居士: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法师: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空性中升华的情怀,要做到真实无伪,非常不易。我们凡夫没有证到空性,只能发起相似的慈悲心。那怎么发起来呢?可从移情换位的思惟开始。我们的心与众生的心是同体不二的,正因为同体不二,所以一切众生都在我们的心内,我们也在一切众生的心内。同体就是休戚相关,我们救度众生,帮助众生,也就是救度、帮助自己,自他不二。证入空性的菩萨,以天眼通看到苦难的众生遭受剧苦,如箭入心,法尔自然地去救度众生。如是由对一切苦难众生的系念而生起慈悲心,由于慈悲心而生起了菩提心,由菩提心推动无量劫的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最后圆成佛果。正因为有众生才有佛果,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是同体增上的,所以恒顺众生是菩萨修行的重要科目。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460经叙述眼界、色界乃分别存在,此二因缘而生识,三事和合乃生触。值得注意的是,此四经并非佛亲口说,而是由阿难代为宣说。有位..
菩提法师:三法印与现代人生
三法印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三世而长存的真理,无论何时、何地、何因、何缘它都将成为人生的指南;都将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标准。一、诸行无常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痛苦的延伸1、人与自然:过度的资源开发招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各种灾难不断。2、人与社会:一切唯利是图,社会充满了呛人的铜臭,各..
菩提法师:念佛能断除烦恼吗?
前面的话: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也无论你的地位、权力、财富多高、多大、多富饶,烦恼总在你左右围绕;因此,佛教说人生是苦。一、芸芸众生烦恼相 贪嗔痴慢是祸殃生活的无奈,从人们的脸上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沮丧。贪婪的目光,蛮横的嘴脸,放浪形骇的痴迷,阿谀奉承的鄙贱与骄奢淫逸的狂..
菩提法师:学佛探珍
绪 言我们常常都在谈论学佛的问题,但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学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地走向学佛之路,而不在佛门边缘歇脚,或者走入歧..
放生与治病的真实原理
有缘得到高僧的指点,在近来几年的临床治疗中,我遇到不少病入膏肓,让许多医生束手无策的危急病人,我除了对症用药外,还叫其家属速去为病人大量放生和不要杀生,结果很多病人奇迹痊愈,令我欣慰和惊诧。原来,古贤早有开示,可惜医学界不予肯定,很多的医师也不明就里而视为迷信,殊不知,这里面有很..
大安法师:中国第一篇净宗文献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惟斯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
大安法师:拜经、每天念多少、持名浅深、回向
问: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答:我原来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根机很钝,所以我对净土五经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过三遍。就算密宗讲的十万个大头加行吧,就想用这个拜经来加行。《华严经》,我是拜过一次,是一句一拜,不是一字一拜哪。..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等流果——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当中有两种:第一个领受等流;第二个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二 、等流果——领受等流果——谓出恶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贪嗔痴三,上品猛利。好,我们这领受等流果。领受等流果是说,你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然后你也付出了代价..
大安法师:净土因何独指西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净土,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只是唯一地指向西方,只要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里面有多种因缘。..
大安法师:无尽大悲,宣演净土
尔时世尊①,诸根②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③,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④,今日世雄⑤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⑥住..
大安法师:念佛要调整好心态
大安法师:念佛要调整好心态居士: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重,脾气越大,究竟是为什么,是弟子不适合学净土法门吗?请慈悲为弟子指明一条修行的道路。法师:首先你念佛,心态要调整好,心平气和、绵绵密密。你为什么要拼命念佛呢?跟谁拼命呢?这个拼命念佛的心是一个燥妄的心,..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异熟果
好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个果报。前面讲这个业,现在讲果报的种类。那么果报的种类有三种:第一个是异熟果;第二个是等流果;第三个增上果。我们先看异熟果:一、异熟果——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说此中,上品杀生等十,一一能感那落迦,中十一一能感饿鬼,下十一一能感生旁生。好,那么..
大安法师:感应道交 神妙莫测
原文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诸净土?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说无来去,从真流化,现有往还,即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也。不来而来,似水月之顿呈;不见而见,犹行云之忽现。此乃是本愿功..
大安法师:没有厌离心是否是净土修行的障碍
居士: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对此有何看法? 法师: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离心?它是来自智慧的一种关照。一切众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
大安法师: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者,摄法身愿(弥陀自证功德)。 二者,摄净土愿(庄严依报)。 三者,摄众生愿(令成熟善根,往生净土,疾速成佛)。 四十八愿体现出法藏菩萨的大慈悲心,内蕴大乘佛教之奥藏秘髓,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之法藏纲宗,实乃十方三..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大安法师答:好,你刚入佛门,就听到了念佛法门,这是你的稀有的善根,这个很难得,要珍惜。念佛没有定力,这是正常现象:我们都是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心不清净是正常的;说你一学佛,心就很清净,反而就让人奇怪了。那么问题就是在这个不清净的心..
大安法师:心与佛背,便难往生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等流果——造作等流果
我们再看下一个造作等流果。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前面的领受是约着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你内心的状态,就是等流习气。就是你过去生杀生,除了让你到三恶道,乃至于寿命短促以外,你来生你就莫名其妙的看到蚂蚁,你就有一种冲动想要把它杀死,那这为什么?他也不知道,等流习气。..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等流果——增上果
我们看第三个,增上果。前面的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这个地方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这个是约共业,我们先把它念一遍。三 、增上果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使中夭。不与取..
大安法师: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居士: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其中一句“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请问法师,这是印祖的方便说,还是只要至..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