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用语。指皇帝所撰之注解书。御注之卷数不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二经部孝经类有清世祖之“御注孝经”一卷、清世宗之“御纂孝..
日本佛教用语。指日本之修持密法,及修持密法之法会。在真言宗,为后七日御修法之略称。即每年正月八日至十四日共七日间,为祈求皇体安泰、..
日本佛教用语。即参诣各处圣迹的巡礼者所唱咏之赞歌。又作巡礼歌。在日本,据传以西国三十三所(指京畿附近安置有三十三尊观音像之寺堂)之..
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宗原”一书,其门人潭吉..
(一)日本佛教祖师堂之一种。又作影堂。“御”为敬称。各宗派所指不同,真言宗称高野山宗祖空海之庵室为御影堂。东寺、仁和寺、室生寺中,亦..
凡十九卷。清世宗撰。又称雍正御选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其内容系集录我国古今禅僧、居士及清世宗自身之禅语等,计有正集十二卷、外..
日本佛教用语。日本所行安慰怨灵之祭祀法会。又作御灵祭。现存文献中,日本最早之御灵会系贞观五年(863),祭祀死于非命之崇道天皇、伊予..
梵siddhi,西藏语grub-pa。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
(一)为密教爱染明王之异名。因其以爱染明王之小咒为吽悉地(梵 hūjsiddhi),故又称悉地王。(二)全称不空悉地王观世音。为不空罥索观世音..
梵名 Siddhi-vidyadhara。即依咒术得外法成就之仙人。悉地,意译为成就。于密教中,列于胎藏曼荼罗外部之“成就持明仙众”即是此尊。[大日..
即悉地之国土宫殿,乃真言行者在观心上所现之境。共有三品:(一)上品,即密严佛国,此佛国出于三界之外,而非声闻、缘觉等二乘之见闻所能得..
梵语strī。又作悉咥哩。意译为女、妻。为梵语文法中“三声”(三性)中之女声。盖于梵语文法上,凡是名词、代名词、形容词等,皆有三种属..
与“毕竟解脱”同义。即完全解除束缚、迷惑之自由状态。指修行纯熟之情形,或表示万有自体之绝对真实、原本之状态。景德传灯录卷三(大五一..
梵名 Sīgiriya。为屹立于锡兰(今称斯里兰卡)之坎底市(Kandy)北方约七十二公里处之岩丘,高约十八公尺。断崖贯穿六个洞窟,以壁画著名..
梵名Siddhārtha,巴利名Siddhattha。乃释尊为净饭王太子时之名。又作萨婆悉达多(梵Sarvasiddhārtha)、萨婆曷刺他悉陀(梵 Sarvārthasi..
梵语siddhaj 或 siddhāj。又作悉旦、悉谈、肆昙、悉檀、七旦、七昙。意译作成就、成就吉祥。即指一种梵字字母,乃记录梵语所用书体之一。..
表示悉昙字母四十七字之缀字、合字及连声之法则,而创立十八章。又作悉昙十八章建立、悉昙切继。即:(一)迦迦章,体文三十五字母(子音)中..
凡三卷。日本净严(1639~1702)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系索解说悉昙形音义之书。计分梵字本源门、悉昙题目门、本字形音门、合字转声门..
就梵字字母五十字而各别论其义门。五十字包括母音十六字,子音三十四字,系印度童蒙最初所学习之字音。为使童蒙学习、谙诵之故,印度乃设立..
就梵字之字母四十二字而各别论其义门。又作四十二字门、四十二字陀罗尼门。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二字观门谓,如入四十二字门,则能悟入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