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家庭中若有一子出家学佛,则其亲属九族皆可生于天界。九族,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母、己、子、孙、曾孙、玄孙等。筠州洞山悟本禅师..
指菩萨证得化他之果,以平等、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一如己子之阶位。全称极爱一子地。住于此阶位之菩萨,视众生犹如父母之爱子,见子安稳、修..
乃时间之单位。(一)大毗婆沙论等谓,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
(一)因寺院多建在山中,故一寺又称一山。但实际一山所指之范围较一寺为广。(二)宋代临济宗僧。(参阅“一山一宁”4) p4 ..
(1247~1317)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台州(浙江临海县)人,俗姓胡。号一山。长入佛门,研习天台、律宗之教旨。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赐..
凡二卷。又作一山一宁国师语录、一山宁和尚语录、一山国师语录、宁一山录。系一山一宁(1247~1317)弘法之语录,侍者了真等编。因开版于大..
梵语 dhanu。乃印度古代之长度单位,相当于四肘之长。俱舍论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中):“二十四指横布为肘,竖积四肘为弓。”另据俱舍论疏..
禅林用语。谓“一”如尚未结束,其次之“二”则不来;禅林中每用以表示自然而然之道理。[五灯会元卷十七黄龙慧南章] p5 ..
(一)一堂、一座之义。乃禅宗于点茶时之用语。又称点茶一中。即设斋食时,于能容纳全部人之堂中行点茶。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四八·一一四二..
指修中观时,举一中观,则空观、假观亦皆是中。此乃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观之修持方法;虽立三观,然随举一观时,已赅摄其余二观。此即非..
古印度之计时单位。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称为一中劫。[俱舍论卷十](参阅“一小劫”4) p5 ..
英语Monism。凡以唯一原理说明宇宙全体之见解,称为一元论。即谓宇宙世界之根本为一,而宇宙万事万物皆源于此一元。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而..
因明用语。与“全分”对称。指一名相或事物之部分,或指多种名相之中的部分名相或事物。(参阅“全分一分”2190) p20 ..
指受全部戒法中之一分者。如一分菩萨即是。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二四·一○二一中):“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
指安慧所立心识之一分说。谓起认识作用时,唯起于自证分(自体分);见分(能认识之能缘作用)、相分(被认识之所缘对境)等二分,情有理无..
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前际而起之常见。此类外道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一分常论、四一分常论。彼等系于前生、后生,或色..
指受一分戒之菩萨。显戒论卷中(大七四·六○六上):“地上菩萨,八万威仪。地前菩萨,随分威仪。何况一分菩萨、具分菩萨?”菩萨璎珞本业..
梵语 sarva,巴利语 sabba。乃总赅众物之词。音译作萨婆。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二五·二六○中):“萨婆,秦言一切。”翻译名义集卷五(大..
乃生灭门所依之心。又作多一心、多一识心。系密教所立十识中之第九识,亦即造作一切诸法之识心。盖此心所作之生灭,差别无量,随其所作,故..
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故称一切口业随智慧行。[法界次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