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出起信论]一人我见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二法我..
[出法界次第]超越者。谓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而具二义焉。一超入三昧超入三昧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入色界初禅。从初禅起。超入..
[出法华经]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
[出宗镜录]一情有理无情有理无者。即空观。对遗有执也。谓观遍计所执。于情则有。于理则无。唯虚妄起。都无体用。正应除遗也。二理有情无理..
[出婆娑论并净土十疑论]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
梵语asajjā-samāpatti。指能于定中心想不起,犹如冰鱼、蛰虫,但不能断惑而证入圣果。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
禅师慧命天台仙城人。来参南岳。闻说三观深悟玄旨。得无碍辩说法如泻。将终诫门人精进净行。众忽见阿弥陀佛与大士来迎。即随佛向西升空而去..
宝现观者,谓于佛证净于法证净于僧证净,由佛圣弟子于三宝所已得决定证清净信,谓薄伽梵是真正等觉者,法毗奈耶是真善妙说,圣弟子众是真净..
云何为悲?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愿诸有情。皆得离苦。彼依出家。或依远离。由思择力。内所发起。色界定善。诸悲悲性。若恻怆恻怆性。若酸楚..
(名数)于诸陀罗尼之字门逆顺旋转而为释,故云旋陀罗尼字轮门。此有八种:一以一字释一切字义。如释迦字之时,但以种种之因缘而观本不生,..
(术语)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
(术语)推末末之功,令归于根本之德也。
即菩提心之德名。行人以发菩提心之功德,乃得如来为其授大菩提记,将来必定成佛,故称菩提心为一切如来必定法印。[大日经疏卷五] p8 ..
(杂语)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须礼拜三宝三次。画像经文,谓之一笔三礼,又曰:一字三礼。
【二世一重因果】大乘唯识宗,于十二有支立二世一重因果。即十二支中,前十支是因,后二支是果,这前十支的因,与后二支的果,定不同世,以..
(天名)Gandharva,又作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干沓和、干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等。译曰香神、嗅香、香阴、寻香行。乐人之称。又八部众..
慧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慧能,遂为广东新..
西晋佛教,是说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到愍帝建兴四年(316)建都在洛阳,共五十一年间的佛教。在这个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竺法护、安法钦..
(名数)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
六欲天者,福德与诸天为一趣。而饮食、男女、睡眠三事,与色、声、香、味、触五欲,与余五道为一界。故论六趣则为天趣,论三界则属欲界也。..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