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一布施 二爱语 三利行 四同事次诸陀罗尼而辩四摄者。菩萨若内具诸三昧陀罗尼。自行既充。必须外引含识。同己所行之道。然大士利物广济。莫..
(术语)执持己心而不离之见解也。就种种之妄见而言之。释门归敬仪中曰:无始妄习,执见铿然。显密二教论上曰:文随执见隐,义逐机根现。..
有二种师子奋迅三昧 一奋迅入 二奋迅出次三三昧而辩师子奋迅三昧者。大品经中佛自诚言。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三三昧与九定法相..
一名 二色今辨法界初门。先从名色而始者。至论诸法本原清净。绝名离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二而辨其二者。以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
善恶之业既作,所成之报难逃。有如是因者,即有如是之果。果者果报,有苦乐二种:一、苦果 身心所受苦之果报也。由于恶业而生,总言生死之..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后曾一度复号契丹)。..
唐代佛教,是指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哀帝天祐四年(907 )二百八十九年间李唐一代的佛教而言。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
二十祖婆修槃驮尊者。罗阅国人。姓毗舍佉。母梦吞明暗二珠。觉而有孕。经七日。有一罗汉。名曰贤众。至其家。父光盖设礼。贤众受之。母..
十九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人。游化世间最称善说。有比丘犯欲自悔。夜多语曰。能顺我语罪可消灭。即化火坑令投其中。比丘念欲灭罪举身投..
(杂语)以一人之力当千人。涅槃经二曰: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何等别离相?谓于诸行失增上力,或他所摄执为己有。
伴摄者,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即摄助伴。余蕴界处亦尔。如色蕴与余受等互为助伴能摄五蕴,如是受等一一助伴各摄五蕴,如蕴界处亦尔,互为..
【二法执】指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无始时来,熏习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执著,亦即与身俱生的法执。二、分别法执,谓于邪教..
安者,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除遣一切障碍者,谓由此势力依止转故。
【二无记】指三性中,非善非不善的无记性。即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一、有覆无记,又作染无记。乃惑障之极微弱者,如第七识俱生起的我法二执..
[出楞严经]一无始生死根本谓众生经无穷劫。流转生死。求其初始。实不可得。但迷失本性。即随生死。故名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是攀缘之心。经..
(杂语)乐神乾闼婆之奏乐。智度论十曰:屯仑摩甄陀罗王Drumakiṁnararājā,犍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三千世界皆为震动,乃至摩诃迦叶..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最后偈文之异译,后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一咒。..
(术语)又云持金刚、金刚手。胎藏界三部中金刚部之诸众,标如来之智印,皆手执金刚,故云执金刚。大日经一曰: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
(印相)金刚合掌之异名。绥合两掌,交叉十指之头,是曰金刚合掌,此合掌代用于一切之印相,故名普印。又五指即五智,一切之印,不出五智印..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