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因明学用语,为三支作法的略称。此为陈那及其弟子商羯罗主等新因明论师所立,依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而成立的因明论..
【三世因果】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过去者为因,..
【三世两重因果】小乘说一切有部,在十二有支流转中,以五取蕴为体,建立三世两重因果。即无明、行两支,是过去世的惑业,为招感现世识、名..
【三世俗】指三俗谛。唯识宗依遍、依、圆三性所立。三种世俗为:一假世俗,为遍计所执性。即以世俗为名,无体性而唯有名者。于四俗中相当于..
【三世间】又称三种世间。乃世间的之三种类别,经论中诸说不一,《大智度论》卷七十载,世间有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等三种。一、五..
【三有为】指三种有为法。又作三有为相、三相。即:一、色法,乃质碍之法,小乘俱舍宗指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大乘法相宗指为五根..
【三地断障证真】十地中发光地的菩萨,加功用行,发起深广之心,如法修行,智慧光发,即断闇钝障(谓忘失闻、思、修三慧,照法不能显现),..
【三身】又作三佛身,身者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又作法身佛、报身..
【三身三德】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二者配列,则法身为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之德。参阅..
【三性】亦称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此三自性,为唯识宗一切法义的根本。义净三藏撰《南海寄归内法传》,有云:‘相宗..
【三性中道】唯识宗以三性为中道,即是把中道和三自性三无性结合起来,称三性中道。《成唯识论》卷七曰:‘远离增减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
【三性各具中道】唯识中道,是建立在三自性与三无性的基础上。即一切法的每一法,各具非空非有二义。即遍计所执性,情有故非空,理有故非无..
【三性业】指善、不善、无记等三性的业。即:一、善业,又作安稳业。能得可爱异熟(人天之善果)及涅槃之业。二、不善业,又作不安稳业。能..
【三性对望中道】三性对望中道,亦是建立在遍、依、圆三性上。在三性之中,遍计所执性,是我人的虚妄分别,显现于妄情上情有理无的妄法。依..
【三性种子】依善等三性说,有漏种子中包括有善种子、不善种子、无记种子;无漏种子惟是纯善种子。..
【三所依】指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这是唯识宗所立的教义。此指心、心所生起作用时,所依靠的三种缘,即是‘四缘’中除所缘缘以外..
【三受】三受之受,即五蕴中色、受、想、行、识的受蕴,也是心所有法五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受者领纳之义,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感受。《成唯..
【三明】又作三达、三证法。指达于无学位,除尽愚闇,而于三事通达无碍的智明。即:一、宿命智证明,又作宿住智证明、宿命明。即明白了知我..
【三法忍】又作三忍。谓悟解三种法理且认证之。忍者体悟、认识事理而心安之意。三忍是:一、音响忍,又作随顺音声忍、生忍。指听闻教法而得..
【三科】一切诸法分为三类,即蕴、处、界,此称为三科。蕴、处、界作阴、界、入,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五蕴,又作五阴,指色、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