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宝纪》,或作《开皇三宝录》,简称《三宝纪》、《长房录》,十五卷,隋代费长房撰。长房是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
僧传是记载古来对于中国佛教有贡献的僧人传记的总称。僧传的撰作,最早为个别僧人的传记。其次是同一类别僧人的传记,其中有的专记西行求法..
《高僧传》,或作《梁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误题作释僧祐撰,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已有辨正。此书是..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96~667)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释氏类..
《宋高僧传》,或作《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代释赞宁等撰。赞宁俗姓高,吴兴郡德清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后梁贞明五年(919)生,后唐天..
《大明高僧传》,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代释如惺撰。如惺号幻为,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曾住天台山..
《比丘尼传》,略称《尼传》,四卷,有序。中国梁代宝唱撰,是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的传记。宝唱约生於刘宋泰始元年(465..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际清编,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间在家奉佛的人士(限于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
《历游天竺记传》,一称《法显传》,或称《佛国记》,一卷,晋法显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撰。法显,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坵县)人,..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亦称《西域行传》,十二卷,唐玄奘编译,辩机缀文。成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646)。是一部记述当时唐朝迤..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是公元691年唐代高德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作品。书中记载玄奘西行回国(645)以..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十卷,唐慧立本,彦悰笺,成于武周垂拱四年(688)。本传详述唐玄奘法师一生事迹,为有关奘师传..
《弘明集》十四卷,梁释僧佑(445~518)撰(僧祐行事见本书僧祐条)。《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所载僧祐自撰《弘明集》目录作十卷三十三篇,而现行..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京兆西明寺释道宣撰。这是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的书。在《旧唐书经籍志》里,《广弘明集》虽与《弘明..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唐代京兆西明寺释道宣撰。本书在《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记载。但《宋高僧传》卷十四《道宣传》反而..
《辩正论》,八卷,唐沙门法琳著。据贞观十三年法琳自述,他在武德四年(621)仲冬月得到清虚观道士李仲卿所制《十异九迷论》和刘进喜所制《..
佛典音义,是汇集解释佛教经典中难读难解的字音和字义的著述。它产生的来源有二:首先是为读习佛典的需要。中国译经,始于东汉,历二百余年..
经录,即佛教经籍的目录。称众经录、内典录、释教录、法宝录等。经录的起源甚早。自后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经典的翻译随之而兴,其后译籍日..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梁代释僧祐(445~518)撰,是现存最古的三藏目录和译经文献并传记的撰集。后世经录家又简称它为《僧祐录》或《祐录..
《开元释教录》,略称《开元录》,二十卷,唐代释智昇撰。智昇生平事迹不甚详明。他精通律学,擅长文史。曾于唐玄宗开元中,住长安西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