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问:要接引年轻人来学佛,如果我们老是要他们一直念佛,这些年轻人可接受吗?
大安法师答:能够让年轻的后一代念佛,当然很好啊!但怎么样接引他,这要观机。年轻人有时候觉得念这句佛号很简单,他不感兴趣,他愿意多看书,你也可以提供一些书给他看嘛!一部《印光法师文钞》他一看,我想很多年轻人都要佩服了,那里面充满着种种学问,文字非常典雅,他再想读你把《华严经》给他读一读,那时候他更觉得是富丽堂皇。不一定刚开始的时候就让他念佛,因为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想念这句佛号念出味道是很难的。所以你就得有种种善巧方便,哪怕一天就让他念一千声佛号,再没有办法你就让他十念法,一天念十口气,他总能接受吧!你不能一下子给他压很多担子,就让他花几分钟念,慢慢地他念出味道了,他自己就主动去念了。然后介绍一些因果的书给他看,介绍一些净土宗方面的书给他看。要有一个过程,他就慢慢地能够接受。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宣化上人: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来告诉我的。”“噢!那,我就抽一个。”你看,他先是说他没抽,以后又说抽一个。我说:“你现在还有几个?”“现在还有三个。”“..
开愿法师:国泰民安是学佛修道的基础
国泰民安是学佛修道的基础我带来了法宝《现代佛教的成就》,什么是法宝?让你这一生当中都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就是法宝!佛法方方面面给你指导完,你就得到利益了。就像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导归到极乐世界,导归到了清净庄严的佛国土,这是一切诸佛的心愿;这是我们众生一切事,一切时所梦寐以求的极乐、和谐,真..
仁清法师:学佛仅有虔诚是不够的
「亦于初发菩提心者 能作障碍 令退正道」 对于初发心的人,我们一定善巧的引导,决不能因为我们的言行,我们不太如法的脾气态度或者是工作方式,而断送了他们求学佛法的善心,这个在佛教道场或者是寺院就非常容易发生。远路的非常虔诚的佛弟子,如果到寺院来求法,或上寺院来他不知道是干什么,那么就..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就是说人出生的时候。「性本善」,性是善。这个善的性就是佛性,并不是人性。性本善,没有说是人性或是佛性,所以我们断定这个是人的佛性,不是人的人性。若是人的人性,那也就等于一般的种子一样,春天种..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维持长久,迟早他人发现,自己就一钱不值,人家就不愿跟你打交道了。所以真诚是做人与学佛最大的德行。儒家圣师孔子了达众生虚情假意的劣根性,故所提出的八条目(注:格物、致知、诚..
大安法师:如何感化家人学佛
大安法师:如何感化家人学佛居士: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弟子应该怎样做呢?大安法师:你接触净土法门,通过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处,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净土法门,..
学佛人感应
念佛可以让我们的邪念和罪恶得到消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和快乐并减少烦恼,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愤怒和伤害,使我们的内心保持清明和平静的状态,而且学佛人还可以减少业障和孽债,能够早日修成正果并增加福报和功德。那么学佛人感应是什么呢? 学佛人感应今年5月回国后就开始找工作。面试了几..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怎样学佛?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怎样学佛?居士: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而能应用在生活上呢?大安法师:初学佛的同修,一接触到如大海般的佛法,就想博览遍学,顺应这个因缘,各佛教机构亦开办种种学习班,开设种种课程,这是佛教兴盛的表现,吾人宜随喜赞叹。然选择哪些佛法课程来..
学佛治口吃的感应
学佛的最大利益,就是认识人生的真理,从而远离迷惑、贪爱与执着,立定人生的理想与目标,透过不懈的努力与实践,最终获得身心的解脱与自在。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认识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谛,使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乐,把人生从烦恼的此岸,运载到安乐的彼岸。学佛治口吃的..
学佛初期有那些感应
佛教的教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所以是学佛让我们更加懂得因果,我们学佛是为了开阔自己的心胸,让自己更加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去包容、帮助他人,让自己真正做到与众生同悲同喜,同愿同行。真正的离苦得乐,最终可以到达极乐国土。 为什么学佛会有..
学佛后出现的神奇感应
智慧的观照,是佛弟子不共于外道的殊胜之处。佛法的重点在于“观”,修“止”只是前方便。一般宗教的修学,能在生命中产生善业,但不能对治心中的颠倒,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在他们的教法传承中,没有法义能引导他们见到生命的真相。外道的积集善业,意味着他们将因此而到天上享受几劫的快乐,之后..
学佛是难还是易
谈到学佛的难易,庞居士先颂说:难、难、难, 十担麻油树上摊。意思说, 学佛修道很难很难, 就象将麻油往树上摊, 摊得上 去吗? 才摊上去油就流下来了。为什么难呢? 因为修道人历劫多 生著相惯了, 碰到什么东西, 他的心就粘上去了, 碰到好的境界 他就哈哈大笑, 碰到逆的境界, 他就很忧烦苦恼。其实境界都是 ..
正如法师:学佛就是认识自己本心,修行就是返回自己本性
达摩回答梁武帝说:并无功德!那么,什么才有功德呢?六祖在《坛经》中给了我们答案。《坛经决疑品》中,六祖说: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得法身者,得功德。又说: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原来,见到自性,这个是功德,是真功德,其他一切修为都无功德!迷失自性,就找不到功德。《四十二章经》第一..
大安法师:学佛怎么处理世间的关系
大安法师:学佛怎么处理世间的关系学佛是智慧的教育,应该是越来越和谐的。高僧印光法师对学佛人提倡要敦伦尽份,就是对于世间的五伦关系都要处理好。你是什么角色就要把责任承担起来,如果对于这个角色和责任都不承担,就不是一个学佛人应有的态度和行为了,有些人学佛非常执著,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妙华法师:学佛的态度和目的
学佛,什么是学佛?每天念经、持咒、念佛算是学佛吗?学佛,就是让我们按照佛说的去做,向佛看齐,修正我们的自身行为。如果一个人,每天吃斋念佛、诵经打坐,但是自己的行为却一点都不改变,贪嗔、嫉妒、种种不如法的行为集于一身,那不是学佛。学佛是让大家做佛,我们大家都本来是佛,因为无明妄想蒙蔽我们的智慧..
从伪学佛到真学佛经历
从伪学佛到真学佛经历张居士学历很高事业有成,信佛多年,在全国的佛教界很有名气。他常常在寺院给出家师、在家弟子讲经说法。张居士不戒酒肉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别人问他为何不吃素,他回答:有那么多分别心干啥!学佛不要执着!小白兔吃素,成佛了吗?肉与菜有何区别吗?这就是张居士吃肉的理论。听过他的回..
学佛遇鬼妻,彻悟成正果
过去世菩萨是一个平常的凡人,年龄到达十六岁,意志和性格非常开朗豁达。他博览群书,没有经典不系统地学习过。他深刻地思考各种经论的真理,什么经是最真实,什么“道”最安定。他深思以后,赞叹道:“唯有佛经最真实,无为之道最安定。”又说:“我应当胸怀真实之道,获得安定!”父母要给他娶妻室,..
学佛心路:婚姻从痛苦绝望到安宁喜悦
文/上海证信(女48岁)二十多年的痛苦婚姻使我身心俱伤。经历了三年的修行洗礼,佛菩萨将我内心二十多年来强烈的嗔恨转化为爱,这样的变化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和三年前相比,现在我的身心状况,可谓来一个华丽的大转身。我从痛苦和坎坷中爬出来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伟大深邃,体会到佛菩萨的无量慈..
我的婚姻就是真实的现世因果报应,现在的改变就是学佛的好处
三年前我跟前夫离婚了,那时候整日以泪洗面,逢人就痛诉前夫对我的种种不好,还有婆婆小姑的搅和,现在想想一切都是报应,婆婆小姑对我的态度就是我对妈妈妹妹以前的态度,前夫对我的种种行为就是在映射过去我对初恋男友的不珍惜,前夫跟我是第一次谈恋爱就结婚了,所以没有比较,处处都嫌我做的不够好..
心上莲花:归去无尘 净莲的学佛因缘
莫言:“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题记我从小单亲,父亲与母亲一边一个家。小时候父亲边上班边开饭店,母亲忙着打理发廊,各忙各的,没时间管我。我从小上学放学、交学费、做饭、洗衣服,从没觉得我净莲..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