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空花、变化事、寻香城等十种的譬喻。..
指一切事物虽然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转化而成,不过这些种子的转化,须由缘的牵引,此即依他起。..
依报和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之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之所感,叫做正报。..
比丘的通称,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间的寿命,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应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1、清净的生活,如比丘离四种的邪命而生活是,亦即八正道中之正命。2、以清净之心为生命。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中国以晋时慧远大师为初祖。
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经典,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净土三经之外,加普贤菩萨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合称为净土五经。
天台智者大师造净土十疑论,对往生净土一事提出十个疑问,然后一一加以详释,以劝导世人务必发愿求生。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释求..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
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为四大种所成,今所谓之神经,仿佛似之。..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世尊的父亲。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就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