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佛教教派有关三宗的论说很多,本文介绍的是指南北朝宋、齐时代名士周颙所立的三宗。周颙是个佛教学者,信仰佛教,曾做官于宋、齐二代,对佛..
一、总 说六家七宗,是说东晋时代的佛教学者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各出异义,纷纭不一。姚秦鸠摩罗什门下沙门僧肇,在他所撰《不真空论》当..
念佛,是忆念所归依的无上正觉者之意。在修持上,用这样一心忆念佛、明记不忘的法门,就可以达到正念现前。早在《阿含》类经,已列它为六念..
五会念佛是净土宗念佛的一种方法。其法主要在于念佛音声的缓急,以此表达念佛的心情安静和急切的意义。第一会是 平声缓念,即平声静意地念..
四悉檀,是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悉檀,古释为宗,即..
十不二门,一作法华本迹十妙不二门,是天台宗显示十种不二妙理的义门。天台智顗在所说《妙法莲华经玄义》中曾开示了十种妙(境妙、智妙、行..
性恶是天台宗阐释性德的理论。它主要说明:恶是性德本具,了达恶即法性,就能妙用无染。性恶说的明确提出,始见于隋代智顗的《观音玄义》。..
性具是说性具善恶,一说性具十界,一说性具三千,是天台宗的理论。性具的说法,创始于隋代智顗。他在《观音玄义》中显示性德具有善恶之义。..
别理随缘,又称但理随缘,或一理随缘,是阐释天台四教中别教所显的真如也有随缘义,是天台宗山家一派的学说。随缘义本来出于贤首宗唐法藏的..
看话禅、默照禅是宋代临济宗和曹洞宗两种不同的禅观法门。看话禅是临济宗大慧宗杲所倡导的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历久真实参究以至于悟道的观..
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是华严宗重要教义之一。这种教义的特点,表达了一切事物,圆通无碍、互涉互入。它说明了..
十玄,又叫作十玄门,是贤首宗重要的学说。贤首宗人为显示法界圆融、事事无碍、相即相入、无尽缘起的玄义,立此十门。十玄有新古之别,智俨..
五教十宗,是贤首宗的教相判释。贤首宗人为表明自宗在佛教当中的位置,依自宗的宗义把释迦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分别判作五教十宗。五教是依所..
性起说是贤首宗最精彩的理论。贤首宗说法界缘起,以法界事法:有为无为、色心依正、过去未来,互相融通而成一大缘起。即宇宙的森罗万象,都..
法界缘起具足说应当是圆融法界无尽缘起,是贤首宗基于华严经的义旨而建立的。唐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说: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
法界观是贤首宗的观行法门。贤首宗标立法界缘起论,而正修圆融法界无尽缘起的观法即是法界观。换句话说:法界观为贤首宗的中心观法,其余观..
三时判教是佛教中观、瑜伽两个学派,对佛法经教分别大小深浅评判的用语。判教就是各宗对整个佛教总的看法和分判,各宗对释迦一代教法都有自..
三类境是慈恩宗关于辩认一切境相(唯识四分中的相分)的学说。三境是性境、独影境、带质境。它的名义和性质,如《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叙述唐玄..
四分是唯识家为阐明诸识作用的各方面,根据唯识义理来区分的。四分是:一、相分,二、见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分。唯识家说一切有为无..
四智,具云四智相应心品,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相应的一聚心、心所,是菩提的四种德能,亦即佛的四种智慧,是转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