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有开有遮,开者开许之义,遮者遮止之义。明开遮所以为持犯之准则也。
戒坛 又曰戒场,授戒之戒场也。梵名曼陀罗,译作坛,名曰戒坛,为授受戒之道场,亦曰戒场。戒师 又谓之戒和尚,即授戒师也。律师 善解戒律..
比丘受具足戒时,要三师七证:一、三师者 一、戒和尚 正授戒者。 二、羯磨师 读表白及羯磨之文者。 三、教授师 教授威仪之作法者。二、七证..
上来戒定慧三学,总称三无漏学。此三无漏学,为如来立教之大要。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无漏学者。若..
除上正明三无漏学外,关于一切行门,杂叙明之。是为一切行,先总列,次分列。总列三业、四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
三业清净者:一、身行清净 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是名身业清净。二、口言真诚 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
威仪者,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有威可畏,有仪可则,是为威仪。具足者,具备满足也,四威仪者。一、行 ..
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是。三千威仪四 重┐十三僧残 │ ┌行┐二 不 定│ │住│..
西土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故八万细行,亦可作总括一切行说。但以法数言之,则将三千威仪,再分配身口七支,而为..
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
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常当安坐。..
比丘应具三衣,即袈裟也。袈裟者,以布切细长条横缝合成,由其所切之条数而分种种。一、安陀会衣 为五条之袈裟,名下衣,平常着之。二、郁..
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忏者梵语忏摩,译当请恕容忍,致谢意也。悔者华语悔罪,梵华双举,是曰忏悔。..
比丘忏悔罪时,行五种之方式,着袈裟、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大比丘足,说所犯之罪名。
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