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总相论颂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诸有乐略者彼已显方隅
若有爱烦文为彼说总相
由声及义智俗言为本者
是观总相言此颂声及义
谓声并义二此中二种智
名声兼义智彼为根本者
谓即于因义由诸世间说
以声义智本是故勒为颂
声义及智义故略造斯论
问名义连属是俗说为本
何以故今云但唯办声义
答曰不如此纵有连属声
唯名与义二诸有许共相
所诠及能诠此中理印持
咸摄入于此谓不相离性
方许相连属故今不别说
由能诠名等唯局连属门
了彼所诠义故以总相性
方得解了者后当以广说
故唯声义智连属道理成
有余复意乐此中名义二
有三种差别谓声并义二
观总相论颂一卷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瑜伽师地论卷第二瑜伽师地论卷第三瑜伽师地论卷第四瑜伽师地论卷第五瑜伽师地论卷第六瑜伽师地论卷第七瑜伽师地论卷第八瑜伽师地论卷第九瑜伽师地论卷第十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瑜伽师地论卷..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世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酬答..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世亲菩萨造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瞖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即于此义有设难言。颂曰。若识无实境则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论曰。此说何义。若离识实..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拕南曰。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复次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随所生处自体之中。余体种子皆悉随逐。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如是色界自体中。亦有欲无色界一切种子。无色界自体中。亦有欲..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谓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无为故。除余假有法。今当先说色聚诸法。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持。彼所长养耶。答..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已说意地。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总嗢拕南曰。界相如理不如理杂染等起最为后如是三地。略以五门施设建立。一界施设建立。二相施设建立。三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四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五杂染等起施..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复次于色界中。初静虑地受生诸天。即受彼地离生喜乐。第二静虑地诸天。受定生喜乐。第三静虑地诸天。受离喜妙乐。第四静虑地诸天。受舍念清净寂静无动之乐无色界诸天。受极寂静解脱之乐。又由六种殊胜故。苦乐殊胜应知。一形..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复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嗢拕南曰。执因中有果显了有去来我常宿作因自在等害法边无边矫乱计无因断空最胜净吉祥由十六异论由十六种异论差别。显不如理作意。应知何等十六。一因中有果论。二从缘显了论。三去来实有论。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宿作因论者犹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广说如经。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者。谓现所受苦。皆由宿作为因者。谓由宿恶为因。由勤精进吐旧业故者。谓由现法极自苦行现在新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谓诸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谓由三种杂染应知何等为三。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烦恼杂染云何。嗢拕南曰。自性若分别因位及与门上品颠倒摄差别诸过患当知烦恼杂染。由自性故。分别故。因故。位故。门故。上品故。颠倒摄..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复次业门云何。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与异熟果者。谓于杀生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于那洛迦中受异熟果。如于杀生。如是于余不..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欲爱云何。谓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色爱云何。谓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色界苦果。无色爱云何。谓无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无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无色界苦果。欲..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已说有寻有伺等三。云何三摩呬多地。嗢拕南曰。总标与安立作意相差别摄诸经宗要最后众杂义若略说三摩呬多地。当知由总标故。安立故。作意差别故。相差别故。略摄诸经宗要等故。云何总标。谓此地中略有四种。一者静虑。二者..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二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复次。云何修习所缘诸相作意。谓即于彼彼诸相。作意思惟。以思惟故。能作四事。谓即修习如是作意。又能远彼所治烦恼。又能练此作意及余。令后所生转更明盛。又即修习此作意时。厌坏所缘。舍诸烦恼。任持断灭。令诸烦恼远离..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修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贪着。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广说。名乐空闲。当知此言显身远离。若能于内九种住心。如是名为内心安住正奢摩他。当知此言显心远..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已说二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三种。谓依十相三门三种及与三根。于诸有情发起邪行。能令有情堕诸恶趣。言十相者。谓坏生命。财物。妻妾。若坏实义。善友。赞美。所为事业。若意三浊。谓执受他财欲为己有。欲令他遭所不爱事。诽..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已说七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八种。谓有八支圣道所摄。令诸苾刍究竟断结。三种修法。谓修戒修定修慧。正语正业正命。名为修戒。正念正定。名为修定。正见正思惟正精进。名为修慧。又由正方便及果增上力故。建立清净品八种补特..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已说闻所成地。云何思所成地。当知。略说由三种相。一由自性清净故。二由思择所知故。三由思择诸法故。云何自性清净。谓九种相应知。一者谓如有一独处空闲审谛思惟如其所闻如所究达诸法道理。二者远离一切不思议处审谛思惟..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勐。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此颂显示由被甲方便。无退精进故。修习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五支不放逸者。谓去来今先时所作及俱所行。当隐自诸善。亦发露众恶。得诸衣服等。麁妙皆欢喜..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谁奖胜类生及开出离道于何住何学不惧后世死戒慧自薰修具定念正直断诸愁炽燃正念心解脱能奖胜类生及开出离道住此于此学不惧后世死今此颂中言胜类者。即是四种胜上姓类。一婆罗门。二刹帝利。三吠舍。四戍达罗。以法以正以制..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贤圣常说最善语爱非不爱语第二谛非不谛语第三法非非法语第四今此颂中。言善语者。所谓善说善言善论。当知善说有三种相。所谓悦意无染唯善。由第一语令他庆悦。由第二语令自尸罗终无穿缺。由第三语能令他人出不善处。安住善..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已说思所成地。云何修所成地。谓略由四处。当知普摄修所成地。何等四处。一者修处所。二者修因缘。三者修瑜伽。四者修果。如是四处七支所摄。何等为七。一生圆满。二闻正法圆满。三涅槃为上首。四能熟解脱慧之成熟。五修习对治..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姓地第一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云何声闻地。一切声闻地总嗢拕南曰。若略说此地姓等数取趣如应而安立世间出世间此地略有三谓种姓趣入及出离想地是说为声闻云何种姓地。谓嗢拕南曰。若略说一切种姓地应知谓自性安立诸相数..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如是已说趣入地。云何出离地。嗢拕南曰。若世间离欲如是出世间及此二资粮是名出离地谓若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若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若此二道所有资粮。总略为一名出离地。云何名为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谓如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二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云何名为密护根门。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如是名为密护根门。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密护..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四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三复次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后夜。云何觉寤瑜伽。云何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言初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初一分是夜初分。言后夜者。谓夜四分中过后一分是夜后分。觉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四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云何名为安住禁戒。谓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律仪。如..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一问于如前所举所开示出离地中。有几品类补特伽罗。能证出离。云何建立补特伽罗。云何所缘。云何教授。云何学。云何随顺学法。云何瑜伽坏。云何瑜伽。云何作意。云何瑜伽师所作几种瑜伽师。云何瑜伽修。云何修果。..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七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二云何缘性缘起所缘。谓于三世唯行唯法唯事唯因唯果堕正道理。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唯有诸法能引诸法。无有作者及以受者。是名缘性缘起所缘。于此所缘作意思惟。痴行增上补特伽罗所有痴行皆..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三云何为学。谓三胜学。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云何增上戒学。谓安住具戒等。如前广说。是名增上戒学。云何增上心学。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安住乃至能入第四静虑具足安住..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四如是于四念住串习行故。已能除遣麁麁颠倒。已能了达善不善法。从此无间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于其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于其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广说如前。乃至摄心..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如是已说补特伽罗品类建立。及所缘等乃至趣修有果无果。如应安立我今当说。总嗢柁南曰。往庆问寻求方安立护养出离一境性障净修作意若有自爱补特伽罗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为随证得自义利故。先应四处安住正念。然后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二云何勤修缘起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谓依缘性缘起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能正了知如是如是诸法生故彼彼法生。如是如是诸法灭故彼彼法灭。此中都无自在作者生者化者能造诸法。亦无自性。士夫中间能..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三云何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于修作意如应安立。随所安立正修行时最初触证。于断憙乐心一境性。谓善通达修瑜伽师。最初于彼依瑜伽行初修业者。如是教诲。善来贤首。汝等今者应依三种取相因缘。或见或闻或心比度。增上..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一复次此嗢拕南曰。七作意离欲及诸定广辩二定五神通生差别诸相观察于诸谛如实而通达广分别于修究竟为其后已得作意诸瑜伽师。已入如是少分乐断。从此已后唯有二趣更无所余。何等为二。一者世间。二出世间。彼初修业..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二如是已辩往世间道。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种姓品第一如是已说独觉地。云何菩萨地。嗢拕南曰。初持次相分增上意乐住生摄受地行建立最为后有十法具摄大乘菩萨道及果。何等为十。一者持。二者相。三者分。四者增上意乐。五者住。六者生。七者摄受。八者地。九者..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余云何菩萨因摄果摄自利利他。略说应知三因三果。何等为三。一者异熟因异熟果。二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云何异熟。谓略有八。一者寿量具足。二者形色具足。三者族姓具足。四者自在具足。五者信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七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威力品第五云何诸佛菩萨威力。当知略有三种。一者圣威力。谓佛菩萨得定自在。依定自在随其所欲一切事。成心调柔故善修心。故是名圣威力。二者法威力。谓诸胜法有广大果有大胜利。是名法威力。此中法者。即是六种波罗..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品第七云何菩提。谓略说二断二智。是名菩提。二断者。一烦恼障断。二所知障断。二智者。一烦恼障断故。毕竟离垢一切烦恼不随缚智。二所知障断故。于一切所知无碍无障智。复有异门。谓清净智一切智无滞智。一切烦..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施品第九复次菩萨次第圆满六波罗蜜多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慧波罗蜜多。云何菩萨施波罗蜜多。嗢拕南曰。自性一切难一切门善士一切种遂求二世乐..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嗢拕南曰。自性一切难一切门善士一切种遂求二世乐清净如是九种相是名略说戒谓九种相戒名为菩萨戒波罗蜜多。一自性戒。二一切戒。三难行戒。四一切门戒。五善士戒。六一切种戒。七遂求..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二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有违犯及无违犯是染非染软中上品。应当了知。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怛缆藏摩怛理迦。若于僧..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云何菩萨难行戒。当知此戒略有三种。谓诸菩萨现在具足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弃舍如是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受持菩萨净戒律仪。是名菩萨第一难行戒。又诸菩萨受净戒已。若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戒尚无少缺。何..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三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静虑品第十三云何菩萨静虑波罗蜜多。嗢拕南曰。自性一切难一切门善士一切种遂求二世乐清净如是九种相名略说静虑谓九种相静虑。名为菩萨静虑波罗蜜多。一者自性静虑。二者一切静虑。三者难行静虑。四者一切门静虑。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供养亲近无量品第十六云何菩萨供养亲近修习无量。嗢拕南曰。供三宝亲善友修无量最为后云何菩萨于如来所供养如来。当知供养略有十种。一设利罗供养。二制多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云何菩萨修正四依。谓诸菩萨为求义故从他听法。不为求世藻饰文词。菩萨求义不为求文。而听法时虽遇常流言音说法。但依于义恭敬听受。又诸菩萨如实了知闇说大说。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复有四种法嗢拕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何等为四。一切诸行皆是无常。是名第一法嗢拕南。一切诸行皆悉是苦。是名第二法嗢拕南。一切诸法皆无有我。是名第三法嗢拕南。涅槃寂静。是名第四法..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云何真实诸菩萨相。嗢拕南曰。真实诸菩萨五种相应知自性依处果次第摄五转谓诸菩萨有五真实菩萨之相。若成就者堕菩萨数。何等为五。一者哀愍。二者爱语。三者勇勐。四者舒手惠施。五者能解甚深义理..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