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鸡: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牠也是一条生命,放过牠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禅师无法,立刻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贪婪的猎人,并且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你可以拿去做一盘菜了。
猎人大惊,终于觉悟到打猎杀生乃最残忍之事。
为了救护生灵,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这种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德性,正是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禅者,不是逃避社会,远离人群,禅者的积极舍己救人的力行,从智舜禅师的割耳救雉,可见一斑矣。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慧门禅师:开佛知见-如何闻思修
学佛首要听闻佛法、看经典,然后进入正思维,正思维之后,把它变成修行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如实去修,修到有所开悟、修到能够证果。那么,到底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按这个步骤去修?应该怎么进入闻思修?如何从听闻变成实修?如何超越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学佛过程中,从听闻佛法而进入思维,经由思维后,再去修..
慧门禅师:细行
细行摘录自“借壳指月”第(二)册 第十三讲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来果禅师说,参禅要有细行;如果没有细行,禅就参不进去。「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要觉知自己的每一个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清楚,不能糊里糊涂、不知不觉地做。很多人以为不知不觉地做,就不会造业,那是不对的。不知不觉地做,会造无..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法语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慧门禅师法语1.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能让我们得到涅槃的清凉。2.修行就是要度一切苦厄。3.修行要先修自利,才有能力利他。4 . 欲望一生起, 若马上满足它,则习气随之加重,也愈发更执着。5 . 当有所求时, 求不到起心,求得到而满足了欲望就成习气,即成执着。故有所求,都是苦因。6.一旦有任何执着,生死轮..
慧门禅师:调柔身心的诀窍—放松
慧门法师对参加禅七的僧青年说法无明烦恼、愤怒情绪和变动从那里来?观照到最后,就知道它们是从全身最小细胞构成分子里激发、爆发出来的。因此,不从最根本的地方下手,那有办法放松自在?我们要达到最根本的放松,就必须透过禅的修持,进入一个时间停止、空间无限扩大的华藏界,大小含摄,产生无限重叠的光明,..
慧门禅师:行深度苦证智--慧门禅师以心经说禅行
行深度苦证智 - 慧门禅师以心经说禅行1、器仗摧破恶知及恶觉 按下提撕与举起「行深」两字取自《心经》。禅宗重行,意思就是把禅宗的行进,行到最深层的境地,也就是深行。凡夫依五蕴产生的妄想1,或心意识产生的心相,做为反映的依据,并误为真实,那就是《大乘起信论》谈到的因方故迷。迷真逐妄,被五蕴构成的..
慧门禅师:生命的蜕变
生命的蜕变大自然的变化正在教导着我们生命的蜕变!花草树木在夏天时枝叶繁盛、花开灿烂,就如同人正值少壮年青、辉煌腾达、展现人生站在峰顶。但应知见好就收,不得再自我膨胀。此时该向秋天的花草树木学习自然的智慧。果实在秋天成熟落地了,叶子开始凋零。从繁荣、绚丽的顶峰归于平淡;此时应适时的把自..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外双溪如来禅蓬有三个修行者,一个叫放下,第二个叫看破,最后一个叫自在。放下1993年,如来禅蓬举办一连举办好几梯次的禅七。有一次,我带学员去内双溪的一个瀑布行禅,到了瀑布后大家就在瀑布旁边打坐。当时,有一位流浪汉,他看我们在石头上打坐,看了很久,觉得很奇怪。我们离开瀑布,他就一路跟著我们回到了..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法语 建立正确的知见
慧门禅师法语学佛人如不深入经藏建立正确的知见,很容易被「似是而非」之邪见迷惑,也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知,如此修学佛法是很危险的。没有正知见,即使有正确的修法,也很容易修错,而无法察觉。有正确的知见,即使修错了方法,也很容易察觉,并能即刻修正而回到正确的法上。学佛非自利而已,在自利中必须发起..
慧门禅师:生命蜕变的机器
「生命的蜕变」是讲如何改变自己的生命,而一讲到改变,大家一定会想要往好的方面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扫净内心污染.发动蜕变机器大家学佛,都是想变得比较好。但是,各位是否想过,连「想变得比较好」,都是一种欲望和贪求。学佛若把「想变得比较好」的心常挂心中,就有障碍。所以,修学佛法先不必考虑是变得..
慧门禅师:来时迷和去时觉
我们出生到人间,是迷迷糊糊的来?还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是乘愿再来?请问,有几位知道自己是乘愿再来的?你知道自己从那里来?为什么出生到人间?本期我们来谈谈「来时迷」和「去时觉」。来时迷-因迷惑而来到人间我们来到人间,是由于累生累世以来,经常处在迷惑的状况中,因为在上一期生命结束的剎那,我们不了..
慧门禅师:最近泪水常常滋润了我们的心
最近泪水常常滋润了我们的心慧门法师老菩萨掏心剖肺感动了我!好久好久了,究竟有多久我也记不清了。好久好久,我不再为自己的得失而雀跃或觉得失落。2011年3月18日至20日,我在麻六甲弘法和举办禅二,竟被几位老菩萨感动得不得了!其中一位老菩萨在午休时跑来找我,她说:「师父!这两天您讲的话,都讲到我的心..
慧门禅师:一个解脱自在的法门-放下
放下,不只是要放下身心以外的有形事物,就连内心的罣碍也要放下。要放下到什么程度呢?和死人一样。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修行人和死人不一样,死人是完全进入无意识状态,修行人则是有意识的。修行人的放下,是要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到像死人一样完全无意识、全无拒绝、全然接受一切的放下。要放下,就要先舍自..
慧门禅师:禅的修行
禅修与劳动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众皆不忍。蚤(早)收作具。而请息之。师云。吾无德。争合劳于人。师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流播寰宇矣。卍新纂续藏经第69册 No. 1322《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语录》p0007b百丈怀海禅师(720-814)领众修行,特别强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慧门禅师:狗子与佛性
外双溪如来禅蓬有三个修行者,一个叫「放下」,第二个叫「看破」,最后一个叫「自在」。放下1993年,如来禅蓬举办一连举办好几梯次的禅七。有一次,我带学员去内双溪的一个瀑布行禅,到了瀑布后大家就在瀑布旁边打坐。当时,有一位流浪汉,他看我们在石头上打坐,看了很久,觉得很奇怪。我们离开瀑布,他就一路跟..
来果禅师悟道因缘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其父教他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即能倒背如流。来果禅师七岁时,曾偶然听见邻僧读诵《心经》,至无智亦无得一句时,豁然有省,遂萌出家之念,并坚..
松云禅师
父亲早逝,留下松云和母亲相依为命。松云出家了,仍然带着母亲。每到禅堂打坐,他总是带着母亲同行;每逢参访禅院时,他无法与其他僧人同住,就在寺旁搭一小屋,就近照顾母亲。他平时为人抄写经偈,藉此得些钱养活母亲。当他为母亲买鱼时,人们总是嘲笑他,但松云毫不介意。母亲见儿子被人讥笑,心里很难过,对儿子..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马祖大师接着问到:“来此有什么事吗?”慧海禅师回答说:“我来求佛法。”开元寺马祖说:“你对自家宝藏不屑一顾,抛家离舍的到..
迷人禅宗,韩国禅师与女子同居多日,被弟子指责……
迷人禅宗,韩国禅师与女子同居多日,被弟子指责……要了解真相,眼见与耳听是远远不够的。在波多黎各国家美术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世界名画《西门与佩罗》。初见这幅画的人往往感到惊讶,而波多黎各人却将这幅画称之为“圣画”。画中一位年轻的女人裸露着饱满的胸部,一位老人正吮吸着她的乳头。女..
云盖志元禅师悟道因缘
云盖志元禅师悟道因缘潭州云盖山志元圆净禅师,石霜庆诸禅师之法嗣。悟道之前,曾参访过云居道膺禅师。志元禅师问:“志元不奈何时如何(对于自性这个问题,凑泊不得,我已是无可奈何,请问,我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云居禅师道:“只为阇黎功力不到。”志元禅师觉得云居所答,不契已意,便不礼拜。嗣..
三角令珪禅师悟道因缘
三角令珪禅师悟道因缘蕲州(今湖北蕲春)三角山令珪禅师,清令遵禅师之法嗣。初参鄂州清平令遵禅师。清平禅师问:“来作么?”令珪禅师道:“来礼拜。”清平禅师问:“礼拜阿谁?”令珪禅师道:“特来礼拜和尚。”清平禅师呵叱道:“这钝根阿师!”令珪禅师一听,知道自己根机不好,便伏身礼拜。就在这..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