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很多人在学佛的“狂”的状态之中,总是用这句话来开脱。“心平何劳持戒”,好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行直何用修禅”,直心是道场嘛,不管见到什么,张口就是一句“你这样不对,你这样是邪法”,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总是在字面上照本宣科,结果自害害人。
菩萨的十波罗蜜中,前面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自己用的;后面的四波罗蜜,方便、愿、力、智,是用来帮助他人的。帮助他人,一定要有方便波罗蜜,不能让他有疑。所以在言语上我们不能伤害别人。
这里要用高度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身口意。该守的规矩必须要守,老老实实,千万不要把自己推向狂的境界,推向狂禅,那就出问题了。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净土法门法师:「执著」与「精进」的区别?
净土法门法师:「执著」与「精进」的区别?问:有人看到学佛人的精进,就说太执著了。请老法师开示「执著」与「精进」的区别?答:精是精纯,也就是说纯而不杂就叫精,同时学两样,就杂了。一门深入那是精,进是进步,没有后退。我们修净土,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执持名号」,..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会有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会有感应?我每天念佛、拜佛、绕佛,每一个念头就是求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我自己相信我总有一天会见到阿弥陀佛,他带我到极乐世界,为什么?我天天念他。我对于现前这个世界多灾多难度过了八十多年,没有丝毫眷恋。为什么还有一些事情我要做?那是随缘。“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的社会为什么这么乱?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的社会为什么这么乱?菩萨第二义「称赞如来」,这一句在今天这个社会非常重要。社会能不能安定,或者社会造成动乱,固然因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佛法里面讲缘,最重要的一个缘就在赞叹,也就是我们言语、说话。希望我们学佛的同修,这不是我希望,佛菩萨教导我们的,..
净土法门法师:了达因果,修习善业
净土法门法师: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世尊劝勉我们,说话的对象虽然是娑竭罗龙王,龙王是代表我们大众的。第一句话就是勉励我们‘当应’,现在你应当要做的。‘如是修学’,“如是”两个字是彻前彻后。前面教导..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跟性德相应,相应当然就感通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跟性德相应,相应当然就感通世尊为我们说十法界因缘无量,不是那么单纯。无量因缘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是什么?佛帮助我们拈出来了,教导我们,这要记住。你能够记得住,能够认真修行,你在十法界里面就有智慧去选择。佛法界,头一个讲佛,佛是平等心,第一个因,与法性性德圆满相应..
明奘法师:无住者 人之本性
无住者 人之本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这是禅宗的宗趣。“无相为体”,这是理论的基础。“无住为本”,这是具体的用处。他先是这样解释,但下面就不是这个次第了。“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相为体,像前面说的那样,在看到春花开时,就已经看到了它的凋落,而秋风扫落叶时又看到了它的..
明奘法师:一切在身心中具足
一切在身心中具足“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自己的色身是个城池。“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外边有眼耳鼻舌身五门,里面有意门,这是六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心地上,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真如佛性在,身心都在。佛性..
明奘法师:法无贵贱
法无贵贱在这里还是要跟大家交代一句,尽管这样说,但是对于那些只跟念佛相应的人,我们就告诉他:老老实实念佛。对他而言,念佛就是最好的法,没有比他老老实实念佛更好的修行方法。他还不能了解佛在心中坐、功德在自心中求的道理,那就只好让他念佛,蒙佛力的慈悲加摄,自心的信愿行跟佛的本愿力相应,然后到那..
明奘法师:如何在家修行
如何在家修行【经文】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
明奘法师:如何回向
如何回向“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现在的这些回向偈,除了“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还有点味道之外,其他的都是让大家“快跑啊,快快跑啊”——让大家脱离此世界的责任,脱离作为一个菩萨行人的责任和义务,总是想跑到一个更好、更干净的地方。如果..
明奘法师: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
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一会儿就过去了。小人之过,过在文过饰非。忏悔的道理就在这里。忏悔,而后业障消除,智慧生发。否则,文过饰非就离“行直”越来越远了。“护短心内非贤”,那么心内一定有恐惧。“日用常行饶益。”“饶益”什么呢?培育我们心中的戒定慧,完善我们的人格,完善我们修行..
净土法门法师:命里面没有的,你也能得到,怎么得?
净土法门法师:命里面没有的,你也能得到,怎么得?现在的人,头脑里面第一个想到的是财富。财富从哪里来?佛告诉我们,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的定律,果报从哪里来的?从“因”来的。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你过去生中的布施、供养。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拼命赚钱?可是他不懂得赚钱的方法,他用尽心机去赚钱..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趋吉避凶,怎样才能得到吉?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趋吉避凶,怎样才能得到吉?1古代的人重视“趋吉避凶”,现代人也不例外,中国人重视,外国人也重视,由此可知,趋吉避凶是每个人都希求的。2今天社会上,大家常常说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这都是吉;动乱、不安,这都是凶。吉凶是果报,果必有因。3修什么样的因才能得吉?佛教..
净土法门法师:世界的安住靠善业
净土法门法师:世界的安住靠善业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所以你用什么样的心?你用什么样的行来践愿?但是总而言之,末后这两句总结,‘皆由佛愿力,护念得安住’,如果没有佛力护念,世界能不能安住?我们能想像得到,大概过半数不能安住。为什么不能安住?众生造作的是恶业,恶业果报是毁坏,这世..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你越修,福报越大时,痛苦就越大?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你越修,福报越大时,痛苦就越大?很多人一听闻佛法,急切的想要修行。然后去到处求法,手印、咒语、仪轨一大堆。先不要急着修行,先要把人格完善了修行的人,心态一定要健康。有的人在婚姻上,事业上受到大挫折,觉得人生无聊,就想要修行。如果你的心态带着创伤和偏见,你一定要..
净土法门法师:不两舌,不看僧过,培养自己的清净心!
净土法门法师:不两舌,不看僧过,培养自己的清净心!而口业里头最严重的是「两舌」。妄语虽然很普遍,两舌之害超过妄语太多了。两舌小的,搬弄是非,叫你一家不和,破坏人的一个家庭,破坏人夫妻,这是小的。大的两舌,挑拨两个国家不和,甚至於发生战争,伤害许许多多的人命财产,这个罪就重。更大的..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念佛人还有这么深重的罪业?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念佛人还有这么深重的罪业?『道禁』,望西云:「为佛道故,制禁诸恶,谓之道禁。」这个就是佛法裡面的小乘戒,小乘戒的内涵就是诸恶莫作。譬如五戒裡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叫道禁,禁止,决定不能做。十善裡面也是的,它分身口意叁业,身业不杀生、不偷..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38集
净土法门法师:《金刚经》第038集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一面,第四行,从小注十四段看起:【但用此功,防堕偏空。故须圆融,性相圆融,无碍自在。言是名而言非者,是明幻有不离真空,相非性而不融。故虽不坏相,亦不可著相。言非又言是名,是明真空不妨幻有,性非相不彰。故虽不著相,亦不应坏相。而后乃..
明奘法师: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这里指出了一类人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常坐不动”,不起妄念就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无情”就是没有生命的木头石头。它们没有念头,是死的。可以想见当年的场景,六祖饭后非常地恳切直..
明奘法师:立顿渐之名
立顿渐之名“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佛法本没有“顿渐”差别,只是人的认识性有差异,所以好像佛法就有不同了。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从最根本、究竟、圆满的方面开演,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显得好像有顿教、慢教,有根本教、方便教。“迷人渐修,悟人顿契。”契入了,不是按..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