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法师:首先须了解何谓恶业。恶业是吾人虚妄心识鼓动身口意三业造作出来的,故知恶业乃缘生法,无有自性。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流现的法性土,阿弥陀佛曾发“国中无三恶道愿”,所以往生者虽有三恶道的恶业种子,但毕竟不起现行。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实际果报。
往生到极乐净土,便能得阿鞞跋致,显发实相的性德,便能忏除恶业的种子。诚如普贤行法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造作五逆十恶重罪即将下阿鼻地狱的众生,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证知一俟往生,所有罪业种子蒙佛菩萨教诲加持,便如熔炉片雪,得以消除,业尽情空,疾证佛果。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菩提法师:禅与禅宗略说
绪 言一说到禅,人们马上会想到禅宗,好像禅就是禅宗,只有禅宗才可以说禅,其实这是误会了禅的本意,禅不仅是佛教所有,也是与外道所共有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婆罗门教的夜柔吠陀中就说到修禅,不过最初不名为禅,而称之为瑜伽。释尊在初出家时,即曾随阿逻逻迦蓝与郁头蓝弗,学习无所有处定与非想非非想处..
菩提法师:人间佛教发微
一、从释尊生平看人间佛教伟大的佛陀,诞生于二三千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王族。青少年时期,曾受过良好的宫庭教育,享受人间的五欲之乐,并得到悉达多王子的尊称。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激发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众生的自相残杀,身世的糊涂渺茫。这种世间大苦的感觉,使他不再漠视于惨酷的人间,毅然地..
大安法师:修净土法门不妨碍世间事务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谓也。又如春月远行,先须备雨具,骤雨忽至,则无淋漓狼狈之患。先备雨具者,修净土之谓也;骤雨忽至者,大命将尽之谓也;无淋漓..
大安法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正确理解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思是我们所执持的阿弥陀佛名号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水里,便能澄清浊水。用这个来比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投到我们凡夫..
大安法师: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
大安法师:外星人存在吗?
问:你在讲座中讲到飞碟这件事。关于外星人说法不一,有人说外星人就是天人,外星人及飞碟是玉皇大帝派来的,还有人说是佛派来的。请问外星人和佛有直接关系吗?或有什么关联吗?答:关于飞碟研究也是我们现代世界各国的一个前沿、前卫的课题了。这个飞碟自古以来都存在,有很多的记载,那么这桩事情的..
大安法师:对藏传净土法门弟子问题的答复
大安法师:对藏传净土法门弟子问题的答复问: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是末学是修学密宗的,有几个问题想提请法师解惑。1.昨日听法师说往生极乐世界唯靠阿弥陀佛,任何上师都靠不住。而密宗强调要视师如佛,不知法师如何看待?大安法师答:按照圣言量,我们净土往生这个唯靠阿弥陀..
大安法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大安法师答: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文昌帝君阴骘文》就是谈人天乘的善书,故其也属佛法。为什么本人要讲这本书呢?是在这几年..
大安法师:佛偏怜罪苦众生是否是“恶人当机”
居士: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罪苦众生。是不是越恶越光荣,越恶越容易往生呢?法师:这有点奇谈怪论了。首先净土法门是平等普摄一切众生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上中下三种根性的众生都是净土法门的当机者,不是偏在哪一种。“恶人当机”这句话,说得有点偏了。佛大慈大悲..
净界法师:忆念净土功德二
忆 念 净 土 功 德净界法师得乐这当中我们先看它的依报,依报有三跟四:衣食自然:一般来说,如果你来生选择在娑婆世界,你要为衣服、饮食付出一些精神体力,去工作、去追求;在极乐世界,思食得食、思衣得以衣,你要什么饮食,你一想它就出现,吃完了也不用洗钵,它自然消失掉,减少很多精神体力的耗损,这是一个安..
大安法师:为何精力专注就昏沉,妄想多时却精神?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宁静的时候,还能有观照的这样一个观力,也就是惺惺,心很清醒。同样,你在观的时候,也还能有止。这就是修行,就叫定慧等持、定..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五卷
第五卷《净土十疑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页,‘甲八、十念得生疑\’。净土宗在整个大乘的法门当中,它修学的一个特色与不共其它法门的地方,就是它是一个佛力加被的法门,要是按照一般的说法,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在一个本尊相应的修学过程当..
净土法门法师关于因缘果的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关于因缘果的开示 问:第五个问题,这是关于因缘果的问题,请问缘有没有因果?与因果的区别是什么?净空法师答:这要把这三个字的含义搞清楚。这是讲,凡是一桩事物的生成或者是现相,这个现相是属于果,它为什么会现相?这里头就有因、有缘。譬如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我们看了这个桃,树..
大安法师:国中天人、声闻、菩萨的区别
居士:《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国中声闻”、“国中菩萨”,请问这些有什么区别?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面对九法界众生所发的悲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在阿弥陀佛大愿海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无量寿经》中关于往生者的称谓,多是因顺其往生前的身份,以及生到极乐净土断惑..
大安法师:吸毒者的皈依与拯救
方丈寮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皈依仪式。来求受三皈的是一对母子。 儿子吸毒,母亲为了救他,费尽了心力,曾以死相威胁来劝子戒毒。后来经由一位善知识指点,可念佛戒毒。儿子答应了学佛,母亲喜出望外,于前一天恳请法师为他们尽快三皈以了心愿。法师慈悲,不顾这几天身体不适满口答应。儿子一表人才,怎..
净土法门法师: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净土法门法师: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佛念多于杂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90集(净空法师)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下面念老有注解,「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这是蕅益..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的总愿是如何发的
在世自在王佛的座下,是一个太平盛世的年代。那个时代众生的寿命之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他的寿命是四十二劫,寿命非常非常长,而我们现在就是几十年的光景。所以我们的福德智慧,跟世自在王佛那个时代相比,是陋劣得太多太多,不能比拟。 就在这么一个盛世的时代,有一个转轮圣王叫世饶王。通过世饶..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现代人只懂得争利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现代人只懂得争利1 现代人只懂得争利,除争利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为了争夺财产,父子都上法庭,现在这个事情太平常。2 我们学佛人,要给这些人做一个好样子,处处修忍让,我们在社会上表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3 人家认为如果不争不求就活不下去,我们做个样子给他看看,不争不求..
大安法师: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居士 :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 大安法师: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见你诵大悲咒的时候,常常有一个想求感应,想求神通,想求些什么的心。你有这个心本身就是躁妄的,是头上安头,是感应不上的。大悲咒是从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里面流现出来的陀罗尼,它是实相的音声,是从清净、慈悲、智慧心..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