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就是指众生的三类:上根、中根、下根。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中根器的人要遇到困境反省而觉悟;下根器的也得久化方归。三种根机不同,但是净土法门平等普被,不管他自己的根性如何,只要他相信阿弥陀佛这个念佛法门,都能够摄受他。
“利钝全收”,是指根机利的众生和根机钝的众生,都能够收摄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中。所以这是释迦、弥陀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普为一切众生,都能当生了生脱死(上至等觉菩萨了变易生死,下至三恶道的众生了分段生死),径登解脱的彼岸。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净土难信。在得到人身的这一生,如果遇到念佛往生一法,不能去相信,不能去修行,那可是很悲哀的事情了。此生交臂错过,可不哀哉!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大安法师: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大安法师:念佛后的回向内容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大安法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你不回向,一切善事都会以它自然的因果法则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有回向,你就把有为、有漏的福..
大安法师:念佛要学会事理圆融
大安法师: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问: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种说法对吗?大安法师答:弘扬佛法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关涉到众生的法身慧命,是故,一定得依圣言量来立言。佛说法事理双备,不能执理废事,..
大安法师:今天成佛,明天就不成佛了吗
大安法师:念佛怎样反观自己问: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便成佛,也就是说念佛的心当下就会成佛,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念,也就是今天成佛,明天不成佛了?大安法师:天台家说「六即佛」,首先是「理即佛」,「理即佛」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名字即佛」,透过善知识开示,或者读诵..
大安法师: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大安法师: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问: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佛两千声,然后忏悔,回向。弟子以念佛为正行,兼修《宝箧印陀罗尼经》和持诵金刚萨埵心咒。弟子这样修持是不是夹杂不专,有背于一门深入?大安法师答:净土法门确实提倡一门深入,专修不二。《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学佛后患病对佛法失去信心,要怎么解决
问: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病后对佛法失去信心,很难再与他交流佛法。请问法师,有何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大安法师答:那么这是业障现前了。通过他这样生点病就失去信心,也就说明不是失去信心,而是原来他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心,于是没有在这种持戒念佛,这个心性的修持当中下..
大安法师:如何控制梦境
居士:弟子在受戒后,晚上做梦杀了一条缠在自己身上的蛇。然后,梦中还给被杀的蛇念往生咒,这样算犯戒吗?如果算,该如何控制梦境?法师:受戒,尤其是受声闻戒,主要是规范身口七支的,没有对梦中做的事情去规范。但是,梦中有杀生等不好的行为,醒后应生惭愧心、自责心,但不算犯戒。 我们无量劫来..
大安法师:心求安宁、治疗绝症、冤亲债主、无四相修一切善
问: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来,也想念佛求得内心安宁。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我对佛一点都不懂。答:心里的浮躁,是这个时代众生共同的特点,因为整个社会都浮躁。那怎么办?要想使这个狂躁的心静下来,还唯有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让我们心稳定..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三
第三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面。乙二、佛陀的加持力。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在我们大乘的法门当中是一个很特别的法门。它的特别之处就是说,它的功德庄严,是一种他力所加被成就的。我们一般的圣道门,你未来的功德都是我们自己的波罗蜜所成就的;但是念佛人,我们未来的正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完..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缘起的原始要终
原 文故使大悲隐于西化,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①。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十四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十四)净界法师讲述好!请大家打开讲议第十九面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消文 大智慧的佛陀说,佛弟子们在修学过程中,对佛陀所说的一切佛法,「皆应信顺」,佛法不是作为比较、分析之用,我们对佛法是要相信而随顺,这与世..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忍的是侮辱,你连侮辱都能忍,那就好办了。我们很多人读过《金刚经》,《金刚经》里讲一位忍辱仙人。歌利王带着一批宫女出来打猎..
大安法师:不要怕自己根机愚钝浅陋
大安法师:不要怕自己根机愚钝浅陋省庵大师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对这些正面来劝勉,不要怕自己愚钝、不要怕自己根机浅陋,你只要去做,做了就能够得到好处,就能达到目标。他用两个比喻来说明:比如种树,树刚种的时候,那个根是很浅的,是吧?那你不能由于根浅,经不起狂风猛雨的摧残,你就不种了。你还..
大安法师:管教父亲、钓鱼、代布施、如你智慧、坚定欣厌
问: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大,如果我也讲得很大,就空对空了。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包括把他人的痛苦也观照为自己的痛苦才能生出厌离心。可能这些说的很多,也无动于衷。具体介绍一个方法,宋代有一个大官员叫吴信叟,可能由于做..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五
第五讲《净心与净土》。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面。乙二、观净土殊胜以启愿力。我们大智慧的佛陀在经典当中对我们凡夫的生命现象讲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譬喻,他说我们凡夫的生命就是什么呢?就是“恒转如瀑流”。瀑流就是一个流动的水流。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流动的水流,从过去..
大安法师:再谈厌离心的重要意义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的。凡夫有苦,却没有苦圣谛,他在“苦——作恶——苦——作恶……”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终其一生。其间,不论他得什么样的福报(权势地位、名闻利养等),都无助于他解脱这苦,甚或说那名利福报会阻碍他解脱,令其迷上加迷,得意忘形之下,更兼..
大安法师:烦恼多,时有轻生的念头,请开示
居士: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还会在学习中有很多杂念与烦恼呢?学习一直还不错,但有时想到一些烦恼会有轻生的念头。希望法师给予指点,应该怎样把佛的理念与学习结合起来,我一定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后回报佛恩,请给予指点。法师:你九岁就皈依..
大安法师:世尊冥加,令选安养
原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③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
大安法师讲述的几个念佛感应事例
2005年6月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念佛治愈肺结核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病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十天百万佛号闭关中,有很多居士,包括我们的僧众,反映原来进关的时候有很多病,十天下来,有很多病就没有了!2002年冬季打一个念佛七,那个佛七从早上四点钟念到晚上九点钟,中间不间断,中午..
大安法师:梦中佛事水月道场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
大安法师:如何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来自智慧的关照。 娑婆世界的众生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意识不到。娑婆世界意为堪忍——甘于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及种种不如意的苦难现实。如果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就有点智慧。进而..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