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一函遍复》的契机性
印祖有个善巧方便,很多来信就是问修行嘛,所以就把这修行的主要纲要、原则,写成一封长信印出来。那这封长信里面有关如何修持净土法门以及如何在生活当中建立道德人格,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孝养父母,乃至于怎么教子女这些问题都挑其要点来加以阐述。
所以这封信也就是阿伽陀药了,什么都包含着,而且非常精炼,提出的都是原则性的问题。这些原则性的义理,你只要善巧地加以举一反三地使用,它就利益无穷。
印祖原来写书信还是很古奥的,引经据典,《尚书》的话,《周易》的话,有时候看了还不是很好懂。
到了此时他写这封信,语言写得就像白话文,大家看看这封《一函遍复》,那是一般的文化人都能看懂的,很平白,这就是印祖的慈悲。要写得非常白,使所有人都能看懂。也是印祖的智慧,能够把最深奥的儒佛两家的道理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九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九)净界法师讲述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议第十面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本经正宗分共有四十二章,第一、第二章是正道法门,其余的四十章是助道法门。正道法门的修学重点有二:一是甚深见,一是广大行,这两个重点也是修学大乘佛法所必须成就的两种功德。在我们..
大安法师:拜经后有何感受?
问: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答:我原来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根机很钝,所以我对净土五经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过三遍。就算密宗讲的十万个大头加行吧,就想用这个拜经来加行。《华严经》,我是拜过一次,是一句一拜,不是一字一拜哪。..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一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宣讲二O一O年八月二十五日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第一讲《净心与净土》。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我们这次跟大家共同讨论的主题是“净心与净土”,主要探讨我们内在的心灵的力量跟外在的佛陀力量之间的一种相互的关系。这个主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我想在我们中..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应从哪里下手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这种现实教育,常常是对彼岸的东西,宗教性的一种东西,和那些封建迷信挂上钩,所以在这样一个心态之中谈净土,大家首先在信心的..
大安法师:应具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⑴,可使倾..
大安法师:富翁之母临终向儿子证明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富翁之母临终向儿子证明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大安法师讲述我原来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位台湾的居士,有一天来找我,谈他母亲往生的情况。这位台湾的企业家,是受美国教育长大的,对佛教这些东西,原来是一点都不相信的。但他的母亲,真的是手不离珠、佛不离口,并且到处为寺院修行人做功德,做了很..
大安法师:初学者如何辨别邪师
大安法师:初学者如何辨别邪师问: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佛法初学者当以何种标准来抉择当今教内的各种言论说法呢?大安法师答:末法时期,学佛者贵在建立正信正见。判断是非邪正的标准唯有圣言量与祖师的原则立场。对净业学人来说,要熟稔净宗五经一论与中国净宗祖师的著述。以读诵、抄写、..
大安法师:关于婚外情的开示
问: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么办?大安法师回答: 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因为物欲横流吗,他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享乐,原来婚外情大家都是众口所指啊,很难站立社会上的丑行,可能受西方新潮文化的影响,他可能认为挺浪漫的,你看还有这么多人追求,他还沾沾自喜,现在..
大安法师:念佛究竟要得到什么
居士: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很成功,为什么我跟他一百八十度相反呢?皈依佛法僧三宝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法师:首先我们要问一下,我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是不是觉得,哎呀,我念佛呀,一..
大安法师: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问: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很成功,为什么我跟他一百八十度相反呢?皈依佛法僧三宝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要问一下,我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有..
大安法师: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来念佛
大安法师: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来念佛怨恨是一种对不如意的人与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此时,勿怨天、勿责人。应思惟这些违逆境缘,皆是自己宿世今生业缘所致。若见人欢喜者,得欢喜报;恼害人者,得恼害报,种种皆是本着前世之所为,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所以要心平气和,作还债想,可千万不要积聚怨恨,..
大安法师: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
问: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法师曾开示说至少每天三万声,按一天的念佛速度,三万声需六小时。但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在持名的浅深。弟子理解“持名之浅深”是指信愿的浅深,不是指持名的多少。应如何理解?答:蕅益大师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能不能往生就看有不有信愿。..
大安法师: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你不回向,一切善事都会以它自然的因果法则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有回向,你就把有为、有漏的福德,通过这一个“回”——回是回转,..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如果你老是听念佛机的声音,你的闻性还是往外走,没有返闻,而这个返闻是非常重要的亡所是非常重要的。你还是听外面的声音,你这个能所还是在那里原有的轨道。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在正式修行的场合是不放念佛机的。..
大安法师:念不一不生极乐
大安法师:念不一不生极乐原 文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轮转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缚矣。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怎么一回事
居士:《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法师: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九法界众生凭自己的福慧所不能信解。因其事理因果全都是佛地大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所致,是故我等修习念佛法门者,大多都有程度不同的怀疑,《观经》..
大安法师:往生的条件
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便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然就净土特别法门往生而论,却不可作这样的判言。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身体力行。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
大安法师:狐疑不信的人 最后能往生吗
居士: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当他死后子女其中一人请了法师为他皈依三宝,他能带业往生吗?法师: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那当你说半信半疑的话,那可能他就多疑少信了,他没有至诚信愿持名,他是很难往生的。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边地疑城是中辈和..
大安法师:善导二种深信
原 文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观经四帖疏》译 文 所说的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包涵两方面义蕴: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在正是念头..
大安法师:是否只能带旧业往生
大安法师:是否只能带旧业往生居士: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首先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重重的,每天妄想杂念纷飞,我们与生俱来的贪、瞋、痴、慢、疑诸多的无明烦恼,一定会驱使吾..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