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念到什么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居士: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数量的,有追求质量的,哪种念法更易成就?
大安法师:念佛念到什么境界才有把握往生?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你只要具足信愿,就是往生的条件,没有说你要念到什么水平才能往生。你只要具足信愿,感通弥陀的愿力,就能往生。如果说你不在信愿上下工夫,只是在工夫上注重,你工夫再好也往生不了。
所以我们在念佛上,数量和质量的追求,最终还是质量。什么叫质量呢?就是我们跟阿弥陀佛非常的亲切,有一种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就是全体的佛号就是我们的心,这就是有质量。
那么,这个质量是要靠数量来完成的。我们刚开始念佛时肯定是很浊染,很散乱。慢慢地,你念的时间长了,数量多了,这句佛号就越来越有力量,比较能够伏住烦恼,比较清净。所以,这种念法还是从数量开始,以数量求质量,这两者不是分开的。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大安法师:《印光法师文钞》不可不读
大安法师:《印光法师文钞》不可不读居士:有位修净土的法师说“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印光法师文钞》不可不读”,这样说如法吗?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实际上是印光大师以他三十年闭关阅藏的这样一个过程,为我们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消化了,然后留下一百万字的文钞就是提供给..
大安法师: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阿弥陀佛的使者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佛往生法门就是大乘圆顿之法。有人觉得你念佛求往生,这是自了汉,是小乘的心态,不是大乘菩萨所为,一个大乘菩萨应该要在这个苦难的地方,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度众生啦,哪能自己求安乐,去离开这个世间呢。对于这个观点,我们要有智慧来辨识。要..
大安法师:往生净土的核心利益是圆证三不退:阿鞞跋致
往生净土的核心利益是圆证三不退——阿鞞跋致摘自《佛说阿弥陀佛经》第五讲大安法师(2008年11月8日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这一段所揭示的那种殊胜的利益,正是阿弥陀佛大愿的..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1、摘自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要义 卷上 第1集我们看看这部《无量寿经》以什么为宗呢?还是体现在三辈往生的那句最核心的话,三辈往生的共有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这是它的宗旨。那么发菩提心,可能这个概念我们又会产生一些讨论啰!发菩提心到底是通途的菩提心、还是净宗的菩提心..
大安法师:莫等业障积累多,一句佛号甚难念
大安法师:莫等业障积累多,一句佛号甚难念由于我们造业很多,确实让我们的信心没有办法建立,这句佛号真的是念不出来。印光大师说他为什么要弘扬净土念佛法门,其中有一点是:感觉到这个时代众生的业障太重。他就谈到一个例子。原来印祖在北京圆广寺挂单的时候,有一天他就跟一个道友出来。在街面上正..
贤崇法师:企业家:你真的成功了吗?
当局者如何不迷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给大家讲课,米米老师对我说随便讲一讲,我就按照平日对佛法的理解,给大家做一个分享,算不上是讲课吧。大家在生活当中,也许多多少少都会接触过佛教。佛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它就像佛这个字本身的一个含义一样,让自己觉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很多问题,包..
大安法师:关于守戒、杂修等五则开示
大安法师:守戒、杂修等五则开示一、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请师父开示!大安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被砍下来,无法接上去,不可救了。在戒律中,称不通忏悔,必下地狱。所以,对受戒、..
贤崇法师:迷则为凡,悟即为圣
一、法不孤起,道不虚行佛法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亦即任何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只因众缘和合而存在,因众缘离散而消失。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讲的是法与境的关系,不依仗着具体的境况或场域,法就没有办法独立存在。譬如今天我们来到..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伸手来接吓坏了一位居士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伸手来接吓坏了一位居士一九九九年春节,我们有十六人曾在九华山祗园寺上客堂打过一次精进佛七,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每日轮班养息四小时。有几个女居士帮助作些做饭的后勤服务。几个女众在一起,相互有矛盾生烦恼。其中有一个居士很虔诚,期间每日雪地上拜佛。有一天,她对于人际间..
大安法师:一切法由心想生,要作得生净土想
(——自大安法师博客,原题:《弟子将来一定要堕地狱吗?》)居士: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几个月时间,后来没有受持戒本上的戒条,也没有半月读诵。现在每天在家除了工作就是听师父的光碟,自己在家拜佛念佛。请师父慈悲开示,弟子将来一定要堕地狱吗?法师:你受了菩萨戒,..
大安法师:职业涉及杀盗YIN妄酒,怎么办?
大安法师: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怎么办?大安法师答:去年来这里参加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一位四川的女医生,她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因为经常做堕胎手术的原因,她已经到了手不能伸直,手指发黑,走路都晕晕乎乎,要扶着墙壁走的程度。她只有不到四十的年龄,到了这个时候她就警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下去,赶..
大安法师:用机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观经》讲发三种心,就能往生,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就是一切众生修行,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都要..
大安法师:贪便宜就是招感吃亏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他的子女作为他自我的一种延伸,所以就溺爱他的子女,对子女与生俱来的不好的东西不加以管束,甚至教育小孩去竞争,不能吃亏,不能上当,逐步地从小就养成了小孩好乐钱财、好贪便宜的习惯。以为占便宜、一切都占为己有,可以保住他的家业,让他家里的富贵可以保持..
大安法师:修行须要明白修什么
大安法师:修行须要明白修什么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恶疾病的人不肯念,就是宿世有点善根的人也不肯念。这真的就是业障。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修行是能得到快乐的,如果得不到快乐是我们有问题。就是习,熏习出了问题。不是用戒定慧来熏习好的种子,而是用贪瞋痴熏习了不好..
大安法师:念佛心散乱,该如何把握?
居士: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念佛时完全放松,思想就散乱,如不放松用力看着佛号似乎易造成紧张,或过度后老有紧张感,很累,自己下一次甚至都害怕念了。有时候想采取中道,却把握不住。不是跑得没影了,就是紧张得过度了。请问如何把握?或用什么方法把握才好?法师:这是涉及到念佛的方法问题。我们一..
大安法师:九分时间念佛一分时间看经
大安法师:九分时间念佛一分时间看经居士: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请问受持读诵和一心称名的关系?法师:首先读诵大乘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是生起我们的信愿。如果你的信愿还不是太具足,可以多看点佛经,知道一些理路。如果信心逐步增上了,还是要以念佛为..
大安法师:念佛人观音势至为其胜友
大安法师:念佛人观音势至为其胜友净土经典说,我们在娑婆世界至心念佛,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并在上面写你的名字。我们信愿持名,不仅在庄严我们娑婆世界,同时也在庄严极乐世界,我们信愿念佛的功夫,越精勤,莲华绽出的光色,就越灿烂。如果我们退心了,后悔了,莲华也会枯萎。所以..
开愿法师: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开愿法师要去做,多做少说,做出来成绩。因为现在大家的心都很乱,主观意识很强。一个人想改变另外一个人难哪!佛菩萨也感觉难哪!我们都是带着很深的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来看每一个人的,都是一个评论的方式。不是我要学习某一件事情,而是我要评论某一件事情是对是错。都是评论,没有学习..
大安法师:厌离娑婆,求生极乐
大安法师:厌离娑婆,求生极乐智慧观照娑婆世界的一切的景物,一切的有为法,一切的恩恩怨怨,财色名食睡是那样的虚幻,那样的无常和痛苦。所以一个般若智慧甚深的人,他这个厌离娑婆的心啊,会越深切,越恳切,越真实。这种厌,厌是一种情感啊,情绪啊,讨厌一个东西你才会离开一个东西,你很爱一个东..
大安法师:念佛方法与具体行持
大安法师:念佛方法与具体行持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标,却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兹拟念佛方法论原则与念佛的具体行持,略施讨论。一、方法论原则:诚敬专精净业行人的首要目标是成就往生,因而对往生净土的必要条件,吾人宜应时时加以研讨。念佛..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