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想诵持大悲咒是想让自己心平静下来,却得到了观世音菩萨慈悲的回应,以下是弟子真实分享
1.婆婆因病而晚上睡不着觉,常常一夜起来五至七次,几乎没睡,几次睡前我为她诵持大悲咒,并迴向给婆婆的冤亲债主,当晚几乎一觉到天亮。
2.孩子因沉迷电玩,而使之性情变的暴躁,一跟他讲话就容易起衝突,为孩子每天诵持七遍大悲咒,并迴向给孩子与其冤亲债主,孩子性情慢慢的回復,也变得比较好沟通。

3.现在遇到事比较不会焦躁不安,昏沉乱想而造作恶业,心平静了许多。
4.身体不适时,马上请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加护祐,每每见效~症状马上减轻甚至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感恩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感恩诸佛菩萨.诸天护法善神
弟子静心恭敬顶礼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第058集 恶口的过患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经文比较长,因此在这里就不诵念经文,只以白话方式语译经中所记载的内容。故事是这样子的:那时,阿难就禀白 佛陀说:“世尊!摩耶夫人在过去世..
后皮或硬骨
后皮或硬骨1.为什么小时候,我会有不良的习性,喝酒、吸烟、吸大麻、喜欢翘课、偷采邻居的水果,未来我会获得什么样的恶果报?该如何解决?2.我所听到男生和女生的声音,那是什么?他们俩是谁?跟我有什么样的关系?该声音能偶然预告将来的情况,或真的能预告未来?如果是真的,他们是怎么能预告未来的情况?3.为什..
宣化上人:你诵《大悲咒》,十方如来都放光照耀你
诵持〈大悲咒〉,可以得到哪些神通妙用?节选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就是佛身藏;也就是一定现佛身。为什么呢?因为三昧的加持..
求聪
求聪守成法师著唐朝玄宗时代,有一比丘,名叫牛云。资性愚钝,少不聪慧。自愧业重福轻,障深智浅,遂即发心往诣山西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恳祈文殊加被,使其宿障消除,善根增长。初至东台,见一老人迎面来而问曰:“汝何为而来?”牛云答曰:“愿见大圣,求聪慧耳。”老人曰:“文殊居北台,汝可往见..
堕胎是最大的杀业
堕胎是最大的杀业《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将堕胎列为五逆重罪,与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同。因为胎儿在母腹内没有任何造作恶业的机缘,其清净相当于阿罗汉,故杀之犯逆罪。这就是佛法所洞明的因果,与凡俗观念中自以为是的因果有很大的区别。世人皆认为杀人有罪,杀胎无罪。..
迷于物
迷于物我们处于这二十世纪六十年的今日,大都数的人,物欲薰心,终日追求享受。因此,不免欲令智昏,往往闯下滔天大祸,轻则身陷囹圄,重则家破人亡。如此的事情,每日打开报章,不难见到。唉!人心非古,道德扫地,殊不知物质是为人而设,人非为物质而生,我人万不可迷恋物质,致精神反为物质所驱使。..
魔考
魔考的观念,不是出于佛教,而是出于一般被称为斋教的民间信仰。佛教所说的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的扰乱,必须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种魔,都属于人为的。纵然是天魔的困扰,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稳定,..
宣化上人:精诚诵持大悲咒法克获果位不难
精诚诵持大悲咒,能克获十地果位,更何况世间小小福报?宣化上人讲解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若能精..
如何把现世的业和往世的业消除?
问:深信因果后,很想把现世的业和往世的业消除,怎么办呢?恶业就是冤亲债主吗?怎样知道业已转?专念阿弥陀佛可以消业吗?大安法师答:深信因果是让我们不要去造恶业了,但是我们多生多劫造的业,包括今生造的业,只是随缘去消,你想把它全都消掉,绝对是不可能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有讲忏悔业障,..
戒杀生得一子
戒杀生得一子未时张奎,钱塘人。幼时临溪破鱼,误伤指,因曰: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以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生。后梦一人馈以大鱼,遂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士怎样做才是净念相继呢?比如早上、中午、晚上都能念两三个小时,其余工作时间我干家务事,家务活不能专念,还有晚上睡觉隔断,这是不是不叫净念相继呢?大安法师答:大势至菩萨是告诉我们专修念佛三昧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比如我们打..
如何把现世过去世的业消除?
问:深信因果后,很想把现世的业和往世的业消除,怎么办呢?恶业就是冤亲债主吗?怎样知道业已转?专念阿弥陀佛可以消业吗?大安法师答:深信因果是让我们不要去造恶业了,但是我们多生多劫造的业,包括今生造的业,只是随缘去消,你想把它全都消掉,绝对是不可能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有讲忏悔业障,..
怎样忆佛?
问:怎么忆佛?大安法师答: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一个信息,比如我们曾经到过广场,现在作意回想一下,广场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里。忆佛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忆念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忆念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忆念西..
禅之解脱
云岩昙晟禅师与长沙的道吾圆智禅师,同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两人友谊非常亲密。道吾禅师四十六岁时才出家,比云岩大了十一岁。有一天云岩禅师生病,道吾禅师便问道:离却这个壳漏子,向什么处再得相见?云岩禅师毫不迟疑地道:不生不灭处。道吾禅师不以为然,提出不同的意见道: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神,存在吗?
某个清晨,当佛陀正与弟子齐聚一堂时,一名男子前来请益∶「神存在吗?」佛陀回答∶「存在。」午饭後,来了另一个人,他想知道∶「神存在吗?」佛陀回答∶「不存在。」黄昏时,第三个人提出同样的问题∶「神存在吗?」佛陀回答∶「你应该自己决定答案。」当此人离去,一名弟子愤愤不平地说道∶「多荒谬啊!上人,..
禅 味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曾写了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这首诗意,已说明他的洒脱生活,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时,德宗很想见见这位禅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大臣拿了圣旨..
宣化上人:持念大悲咒,这十五种恶业远离你
念诵、受持《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的人,能得到十五种好处,不会受到十五种的恶死。恶死,就是死得不吉祥,死得不好,死得意外。而诵持〈大悲咒〉的人,就受不到十五种的恶死:摘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及《大悲咒句解》01、不令其饥饿困苦死你若诵持〈大悲咒〉,就不会饥饿,没有饭吃而饿死..
禅之解脱也
云岩昙晟禅师与长沙的道吾圆智禅师,同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两人友谊非常亲密。道吾禅师四十六岁时才出家,比云岩大了十一岁。有一天云岩禅师生病,道吾禅师便问道:「离却这个壳漏子,向什么处,再得相见?」云岩禅师毫不迟疑的道:「不生不灭处。」道吾禅师不以为然,提出不同的意见道:「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
禅在哪里?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几句,云盖守智禅师就批评他道:看你虽然是长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谈吐竟如醉人一样!从悦面红耳热的答道:请和尚慈悲,不吝开示!守智禅师问道:你曾参访过法昌禅师吗?学人看过他的语录,已经融会在心,因此没有去参访。守智禅师再问:你曾参访过洞山克文禅师..
回家
回家离开佛陀和僧团以后的舍利弗,带着沙弥均头,行走在路上,起伏的思潮,无限感慨。虽然是这样,但舍利弗的心中一点也不乱,他的心反而清明起来,像是站在雪山的峰顶,全宇宙都浮现在他的心中。舍利弗将要到达故乡迦罗臂拏村庄的时候,夕阳西下,天边一片红霞,舍利弗坐在路旁休息,忽然,他的侄儿优..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