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五识所依】识之生起,必有所依,前五识之生起有四种依,若缺任何一种,五识则不生起,此四种依为:一、同境依:谓依于眼、耳、鼻、舌、身..
【五识料简】作为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识,是五种感觉器官,它依于色根,缘于色境,分析其特性如下:一、前五识所依之根,有浮尘根与净..
【五识得名】前五识的名称,有随根立名和随境立名两种意义:一、随根立名,随所依眼、耳、鼻、舌、身五根,而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五识缘境】五识缘境,各不相同,眼识所缘者为色境,耳识所缘者为声境,鼻识所缘者为香境,舌识所缘者为味境,身识所缘者为触境。见‘五境..
【不生】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于三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众法常住而无始生也。《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
【不生不灭】此是‘生灭’的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形容涅槃时,亦每以‘不生不灭’以表示之。如《般若心经》形容法性,谓:‘是诸法空相,不..
【不生断】三断之一。烦恼尽时,三途恶道之苦果永不生,不生即断灭也。此谓之不生断。
【不可思议】又作不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俗谓事理深妙神奇,无法以思索..
【不可爱】《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一云:‘不可爱者:于诸境界、不可乐故。’
【不正知心所】唯识宗所立五十一位心所之一,指误解所观之境的精神作用,为八大随惑之一。不正知能障蔽正知,以毁犯为业,故有败坏戒律的作..
【不同缘意识】不同缘意识,指意识虽与前五识俱起,且为五识所依,然而以其具有自在攀缘的作用,故可广缘十八界诸法,例如眼识见烟时,意识..
【不共中不共业】四变句之一。如个人身体的内根(胜义根),只供自己所用,他人不共用,曰不共中不共业。参阅‘四变句’条。..
【不共中共业】四变句之一。不共中共业者,个人身体的外根(浮尘根),虽是个人所独有,但他人(如夫妻)亦可共同享用,曰不共中共业。参阅..
【不共相】又作自相,为‘共相’的对称。指一人所感,一人受用之相,如色法中五根等正报。正报的亲因缘种子称为不共相种子,受不共业种子的..
【不共无明】‘相应无明’之对称。又作独头无明。即与其他贪等本惑不相应而起的无明。在俱舍宗,与贪等十随眠不相应而起的无明,称为不共无..
【不共业】为‘共业’的对称。指有情各自依自身所感的善恶业。反之,众生共通的业因称为共业,能感自他共同受用的非有情数之法。其中,关于..
【不共种子】为‘共种子’之对称,又作不共相种子。指能变生一人受用之法的种子。即五根种子。五根的胜义根不通于他人,故为不共中不共;扶..
【不妄语】妄语为十恶业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等,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不妄语与妄语相反,为十善业之一。..
【不同缘意识】为同缘意识的对称。意识虽与前五识俱起,不与前五识同缘一境,而缘其他异境,称不同缘意识。参阅‘二种意识’条。..
【不住大涅槃】为四种涅槃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槃无差别的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