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次第统编
无学者,言学道圆满,更无修学也。无学位者,谓断至第七十二品解脱道时,证五分法身(见后文),名罗汉果。此位断分别俱生烦恼并尽。一、分..
前总说修行五位,兹单述四果,金刚经疏云声闻四果。一、须陀洹果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
九种罗汉,又称九无学。一、退相 俱舍九无学之第一退法也,谓一旦得罗汉果,遇些恶缘,便退失所得者。二、守相 九无学中之第三护法也,谓于..
四教仪云辟支迦罗,是天竺之言,此土翻为缘觉。此人宿世福德,神根胜利,学十二因缘以悟道也。缘觉有二种,一独觉,二因缘觉。一、明独觉辟..
此二种辟支迦罗,皆有大小不同。今明独觉辟支迦罗,具有二种:一、小辟支迦罗 小辟支迦罗者,本是学人。在人间生,是时无佛,佛法已灭。或..
二种涅槃者:一、有余涅槃 新译曰有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余者对于惑业曰余。有余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解脱者:一、慧解脱 智慧能离一切之烦恼障,而证涅槃。二、心解脱 心识能离一切之定障,而得入灭尽定。..
以五种之功德法而成身,谓之五分法身。一、戒 身口意三业,离一切之过非,谓之戒法身。二、定 息虑静缘,离一切之妄念,谓之定法身。三、慧..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证,明证智之境,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到 谓能到者有四:一、身能飞行,如..
知一切法,名曰一切智。
小乘以十智,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 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是曰世俗智。二、法智 欲界四谛下苦法等智,是曰法智。三、类智 上二界四谛..
十八神变者:一、右胁出水七、身下出水十三、空中行二、左胁出火八、身上出火十四、空中住三、右胁出火九、履水如地十五、空中坐四、左胁出..
梵语摩诃衍,译作大乘。大,简小之称。乘,运载之义。灰身灭智,求空寂之涅槃之教为小乘,开一切智之教曰大乘。..
佛乘宗要论曰:大乘为超出世间,而又适应世间。则其宗要,在先有超出世间的大觉悟,而后以护念众生的大慈悲,施其适应世间的大方便。一、菩..
大乘之果位,是即大乘之究竟趋向也。大乘之究竟极果,即是佛耳。所谓佛者,其义不可具说。然姑求括略诠解,则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也。..
兹叙大乘之法,亦以信解行证四分说之,其义虽已见于小乘篇中,兹为大乘篇说,不妨重复述之。谓信解行证者,是佛道之一期,先信乐其法,次了..
信者信受,一切佛法,起原于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故信为入佛法之首要也。信之义若深究之,甚..
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也。能深信乐诸法实体,三宝净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静,谓之信心。学道之人,必须具有信心,乃克成办。..
信根者,由信而能增长也。信一切善法,使善萌增长而不退坏,是名信根。学道之人,非有信根,不能进益。..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