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
众生心中,皆有本觉之真如,此本觉之真如熏习无明,使妄心厌恶生死的痛苦,而祈求涅槃之快乐,此种情形谓之内熏。至于佛菩萨的一切教法,以..
与比丘同在一处和经过一宿的食物,为不净食之一,比丘不得取食。
五明中之前四明为外明,第五明为内明,五明兼备,谓之兼明。
十不二门之一。众生诸佛和依报等为外境,自己的心法为内境,观察此内外二境而使之互融,入不二之妙,名内外不二门。..
又名根本无明,或无始无明,此无明与真如,皆属无始,为一切众生,生死的根源,若断之,即入佛位。..
又名引因、牵引业、总报业,即牵引众生到五趣四生中去的业因。
众生所得的身体果报,可分为总别二种,其引生果报的主要成分为引果,引生果报的局部成分为满果,例如第八识的总报是引果,五根五境美丑等是..
思量分别一切事理,如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是。分别由妄心而生,真心则视一切皆如。..
即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常随著六尘的种种境界而起分别。
一切惑障有分别起和俱生起二种,分别起是由邪师邪教邪思惟等后天环境所养成的惑障;俱生起则是与前六识或七识俱起,而为先天所有的惑障。分..
分别有为事相的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则是虚妄之计度,凡夫若能离此虚妄之计度,而与真理冥合,则名为无分别智,亦即佛之根本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