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又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尘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
谓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亦不如色法之有形,与这三法皆不相应,而是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故名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法。..
仁王经护国品说,若国有灾难,设百座讲座,讲赞仁王经,便可以禳解。唐代宗皇帝将不空三藏新翻之仁王经,行百座仁王会,祈雨有验,是为仁王..
读仁王护国般若经而修之祈祷法。当日月、星辰、火水、大风、灾害、兵贼等七种灾难发生时,才行此法,但也可一生行之。..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
又名五恶见,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
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出家乐是世人有许多的惑业烦恼,如果出家修道证果,便能永断这种痛苦;远离乐是色界初禅天的乐,..
1、指大乘之五宗,即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律宗。2、指禅宗之五宗。
1、旧译五蕴为五众,众是和集的意思。2、指出家五众,即比丘(受具足戒的男子)、比丘尼(受具足戒的女子)、式叉摩那(华译为学法女,就是..
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2、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圣行是指菩萨修习戒定慧三业;梵行是指菩萨以清净心去运..
一、真观,即观察真谛的道理以断见思之惑的空观;二、清净观,即既已断见思之惑,再断尘沙之惑的假观;三、广大智慧观,即断了无明之惑之后..
1、指破戒五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后悔、死堕恶道。2、指依语五过,即不正信、退勇猛、诳人、谤法、轻圣法。..
一、伏忍,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间,未断烦恼种子,而制伏之不使起之位;二、信忍,于初地至三地间,窥见法性而得正信之位;三、顺..
五种退没的相,亦即天人将退没于下界时,所显现的五种衰相。见五衰条。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是六识中之前五识,故名五识。在三界中,欲界的有情有六识,色界的初禅天无鼻舌二识,二禅天以上则五识全..
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学佛人要戒食五辛,因五辛中含有极充分的刺激性,熟吃能使人淫火焚身,生啖又易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