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观空假之外一切都是中,叫做但中,是离去空假二边,但取中道,于理未圆,这是别教所说的中观;若观即空即假即中,收空假而为中,叫做不但中..
二乘人观察一切事物,只见但空而不见不空,所以叫做但空,亦名偏空;菩萨不但见但空,而且也见不空,所以叫做不但空,亦即中道之空,这是天..
三举之一,即恶性比丘破了戒不肯忏悔,众僧劝说不听,于是举治而摈弃于僧团之外。
又名非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非梵行是指淫事,因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
五停心观之一,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修此观可治贪欲。
又名邪命说法,不论说正法或邪法,其心邪,皆名不净说法,如别有企图,说虚妄语,令他生信,或不说佛法,徒说世事,或饮酒食五辛,犯正淫或..
如来的功德与众不同,故名不共法。有小乘十八不共法和大乘十八不共法两种。
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
佛说般若经,分为共与不共两种,能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叫做共般若;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也就是不共通于声闻缘觉的,叫做不共般若。..
是不住一切相,也就是不著空有两边的相。诸相虽多,不外我、法,只要明了凡所有的我、法诸相,都是虚而非实,妄而非真,就不住相了。..
悟入诸法实相,则生老病死,本来空寂,何老死之有,故闻妙经者,得不老不死。法华经药王品说:众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过中午十二时便不再食东西。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午食。..
在布施的时候,未能做到施者、受者和所施物皆缘生无有实体之三轮体空境界,叫做不清净施。
1、就实相之空理而言,如般若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是说诸法就是真空,真空即无增减。2、就法之无尽而言,众..
犹言不一不异。如水与波,两者有别,故谓不即;水、波之性无别,故谓不离。圆觉经说: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谓真如的体性,毕竟平等,无有变易。
谓真如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不可以心思之亦不可以言议之的意思。
佛经中的极大数目字,比阿僧祇劫等数目,还要大得多。
生于色界第四禅天,灭苦乐二受之粗动,所得的真如,名不动灭无为。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