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渡人脱离苦海的意思。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无缘慈..
释氏通鉴说:梁武帝妃郗氏,其性酷妒,死后化为巨蛇,一夜入后宫通梦于帝,求为修功德使离苦,帝阅大藏,制慈悲忏法,请僧忏罪,后得化为天..
菩萨住于慈悲而修万行。
法句经说,有慈悲心的人将获得十二种的利益,即: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不丧、火不丧、在所得到、死..
1、慈悲的恩德。2、唐朝法相宗的祖师玄奘,住在京兆大慈恩寺,后人叫他做慈恩大师。
又名法相宗、唯识宗、相宗、有宗等,唐时玄奘到中印度,就学于戒贤论师,回来后住在慈恩寺,故号慈恩宗。..
唐朝慈恩大师以法相宗成立一家,世称慈恩家。
慈恩大师将佛教分为八宗,即一、我有法空宗,指犊子部等;二、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三、法无去来宗,指大众部等;四、现通假实宗,指说..
又叫做摄取,就是佛以慈悲心去摄取众生。
又作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愔等往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为印度高僧莅华传法之..
诸佛成佛之后,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势须摄土度生,以完成大愿。摄土度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如释迦世尊,降生秽..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及十六行相之位,为四加行位之第一位。
又名暖位,此位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将发,先有暖相,故称暖法。俱舍论颂疏说:此法如暖,立暖法名;圣道如火,能烧惑薪..
在师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
锡兰岛(即今之斯里兰卡)的本名,也是佛说楞伽经的地方。
释尊在楞伽山,悬记如来灭后,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丘,名龙树,宣说大乘无上妙法,初证欢喜地,应往生安乐国。..
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