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光大辞典
略称百八。为佛教常用之法数。通常为烦恼数之代称,如百八烦恼、百八结业、一百八喻。此外,又如百八尊功德、一百八法明门。 p41 ..
全一卷。乃说多罗法之杂密经。又称圣多罗一百八名经、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宋代法天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内容系记多罗大..
法明门者,乃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故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时,于狮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
指念佛之数。“一百八”原为烦恼之数,欲对治此烦恼,故念珠常贯一百零八颗,为一百八遍之念佛。百八晓钟亦同此义。 p42 ..
地狱之数。欲界有根本八大地狱,每一大狱各皆有十六小地狱,计一百二十八,加根本之八大地狱,大小总成一百三十六地狱。[长阿含经卷十九地..
梵名?ata-pacā?atakastotra。全一卷。摩咥里利制吒造,唐代义净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书中以一百四十八颂赞叹佛德。[开元释教录卷..
指寒食之日。为丛林行事之一。寒食系冬至后之第一○五天,至此日时,须食用生冷不煮之物。大应录卷上(大八○·一○一中)即有“一百单五近..
指一百种义。乃善导大师于解释观无量寿经之九品时,所设立之一百种义门。散善义之首,于上辈观之文前,将每一品分科为十一门,即:(一)总明..
应当学,梵语?iksā-karanīya,巴利语sikkhā-karanīya。乃应当守持戒法之义。又作应当学、一百众学。在四分律中指出,应当学之戒有一百..
梵语eka-rūpa。(一)指一物质之形象或现象。(二)乃极其微细之意。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六上):“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谓中道实相之理,遍布于一色一香等一切微细之物中。意即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亦含有中道实相之本体。天台宗以空、假、中等三观去观照一切..
禅林用语。指不能以相对思虑分别之绝对境界。曹山录(大四七·五三三下):“尊贵堕者,法身法性是尊贵边事,亦须转却,是尊贵堕;祇如露地..
“一色”乃纯一、绝对之意。禅林中每以之形容超越差别与相对观念之平等世界(弃一切污秽),与清净之境界。碧岩录第四十二则(大四八·一七..
(一)专注于一事之谓;特指念佛修行。善导观经疏卷一(大三七·二四九下):“成佛之法,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克成,岂将念佛一行即望成者?” (..
谓一行之中具足一切行,故又称圆行。华严、天台诸宗所立之妙行皆属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三五·一○八下):“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
梵语ekavyūha-samādhi。指心专于一行而修习之正定。又作一三昧、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一行三昧复分为二,即:(一)理之一..
凡八卷。清代彭绍升着。本书择言尔雅,不涉及语录陋习,字字皆由性海中流出,颇能阐发净土之精义。书中附有儒门公案拈题一卷。 p44 ..
指上根之人,证得一位,即同时具圆一切位之功德。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三五·一一五下):“圆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义同..
指一佛等同一切佛。由于佛佛平等故,一佛即一切佛;又一佛即可总括一切佛,故一佛即具一切佛之义。如大宝积经卷一一六载,一佛功德无量无边..
梵语eka-buddha-ksetra。指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又作一佛土、一佛刹、一佛国土。后世将此范围逐渐扩大到四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无边世界..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