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观无量寿经十六观之第十二观。为普观想佛身佛土之观法,故谓之普想观。经曰:是名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一一
(杂语)犹言逐一也。首楞严经曰:现一一形,诵一一咒。观无量寿经曰: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梵网经开题曰:一一字字,一一句句,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智轨曰:即以陀罗尼文字,右旋布列心月轮面上观,一一字皆如金色,一一..
一人作虚
(杂语)公案名。一人吐虚言,则万人相传为实也。空谷集云:有僧问兴化存奘,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作虚,万人传实。谓佛祖之大道,为言句思量所可及,一涉文字葛藤,则忽失真也。
一人当千
(杂语)以一人之力当千人。涅槃经二曰: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当千,更无有能降伏之者,故称此人一人当千。
一刀三礼
(杂语)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须礼拜三宝三次。画像经文,谓之一笔三礼,又曰:一字三礼。
一大宅
(譬喻)以长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华经譬喻品曰:譬如长者有一大宅。
一大车
(譬喻)以一大车譬法华之妙法。又云大白牛车。法华经譬喻品曰: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一大事
(术语)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三七九,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为事。止观一下曰:云何为..
一大事因缘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一大三千世界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为单位数,则一大千世界之数为一○○○○○○○○○也。其成立及破坏,无不相同。..
一三昧
(术语)一行三昧之略。惟专心思一事,不顾其他也。
一千二百功德
(名数)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一山
(杂名)以寺院多在山中,故一寺亦名一山。但一山之名广,而一寺之称狭。【又】(人名)僧一宁,字一山
一弓
(杂语)尺度之量。言如弓之长也。鹤林玉露九曰:荆公诗云:卧占宽闲五百弓。盖佛家以四肘为弓,肘一尺八寸,四肘盖七尺二寸。其说出译梵。俱舍论十二曰:二十四指,横布为肘,竖积四肘为弓。颂疏六曰:一肘有一尺八寸,一弓有七尺二寸。梵Dhanu。..
一小劫
(术语)一增或一减之间曰一小劫,是新译家之说。合一增一减曰一小劫,是旧译家之说。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
一丈六像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一叉鸠王
(人名)Ikṣvāku,译曰甘蔗氏。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又名日种善生,释迦种族之祖先也。在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褒多那Potala)城。
一切
(术语)该罗事物之称。玄应音义曰:说文云:一切,普也。普即遍具之义,故切宜从十。说文,十谓数之具,从七者俗也。史记曰:臣观诸候王邸第百余,皆高祖一切功臣。同索隐曰:此一切,犹一例,同时也,非如他一切,训权时也。胜鬘经宝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该罗之名。法苑珠林二十八曰:一以普及为言,切..
一切无障碍
(杂语)言通达一切而无不及也。法华经神力品曰:能持此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一切法
(术语)又名一切万法,一切诸法。为总该万有之称。智度论二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己摄一切法。梵Sarva-dharma。
一切智
(术语)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
一切智者
(术语)谓具足一切智者,是佛之异称。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智度者,开道者,说道者。梵Sarvaja。
一切智藏
(术语)知一切者之意。佛之尊称。善生经曰:如来即是一切智藏。
一切智人
(术语)同一切智藏条。智度论二曰:问曰:有一切智人,何等人是?答曰:是第一大人,三界尊,名曰佛。
一切智心
(术语)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义空相应心,或可是愿求佛种智心。
一切智地
(术语)证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其所说法,皆悉至于一切智地。
一切智船
(譬喻)乘人而运于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舟。
一切智相
(术语)梵语萨婆若多Sarvajatā,一切智之相貌。智度论二十七曰:萨婆秦言一切,若多秦言相。
说一切智
(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一切经
(术语)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并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著作而称之。佛教传播于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则原本为散斯克..
一切经供养
(行事)书写一切经而供养之之法事。一切经为法宝故,以为三宝之一而供养之。
一切经音义
(书名)唐玄应撰,二十五卷。又,唐慧琳撰,百卷。此书采集玄应音义慧苑音义等而成。中土亡佚已久。日本有单行本。又收入续藏中。近收入频伽精舍大藏经中。
续一切经音义
(书名)唐希麟撰,十卷。此书中土亡佚已久。日本有单行本。又收入续藏中。近收入频伽精舍大藏经中。
一切处
(术语)又名遍处。禅定之名。以所观之境,周遍于一切处也。有十种。名十一切处,又云十遍处。见法界次第下,三藏法数三十八。
一切如来宝
(佛名)胎藏界曼陀罗第六释迦院中之一尊也。左手持莲花,上有如意宝珠。详日本秘藏记,曼陀罗大钞。
一切如来智印
(印相)胎藏界之曼陀罗,第二遍知院中之三昧耶形也。在莲华上作三角形者。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杂语)此言甚深微妙之法,为一切世间众生之难信受者。法华经序品曰: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曰: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一切有部
(流派)具名说一切有部。梵名萨婆多。小乘宗之名。二十部之一。
一切有情
(术语)与一切众生同。旧译为众生,新译为有情。大般若经五百七十八曰:一切有情如来藏。
一切皆成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余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一切智句
(术语)句者住处之义。一切智句者,佛之住处也。大日经六曰:于彼恒勤修求一切智句。义释十四曰:句是住处义,一切智之住处,即是佛住也。
一切佛会
(术语)称莲华胎藏界会也。大疏十六曰:从金刚智,出生一切佛会也。
一切义成
(佛名)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十二曰:如来于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经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
一切万物
(术语)与一切万法同。无量寿经下曰: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经名)佛说阿弥陀经之异名。此经为一切诸佛护持忆念之经,故名。同经曰: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术语)法华经为甚深秘密之要法。非为小机劣慧所容易开演,故名。同经信解品曰: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同经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同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文句八上曰:秘要之藏者。隐而不说为秘。总一切为要。真如实相包蕴为藏。..
一切种智
(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一切种识
(术语)八识之一。即第八识之异名。又名种子识。言执持一切种子而不失之识也。
一切人中尊
(术语)称毗卢遮那如来也。义释十三曰:此上有一切人中尊,即是毗卢遮那也。
一切如来定
(术语)称大空三昧也。大日经一曰: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故说为大空,圆满萨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来定者。如大般若经说: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严定,亦名金刚三昧,亦名般若波罗蜜多。佛佛道同,更无异路。若行人初发心时,能如..
一切皆空宗
(流派)华严宗所立十宗之一。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