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毒海·少室和尚化盐偈》云:“逆浪堆中淘汰出,大炉韛里衮将来,遍身洁白谁能比?点着须教百味回。”忠曰:“凡化斋、化浴、化灯、化柴..
于法兰。高阳人。少有异操。十五出家。便以精勤为业。研讽经典以日兼夜。求法问道必在众先。迄在冠年风神秀逸。道振三河名流四远。性好山泉..
吉藏,是中国隋代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住在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居金陵而生吉藏。幼年时..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
【一期四相】 p0007成唯识论二卷二页云: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后无名灭。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即此相续转变名异。是故四相,皆是假..
【一切种戒】 p0005瑜伽四十二卷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戒?当知此戒,以要言之;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回向戒。回向大菩提..
【一切精进】 p0005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精进?谓此精进,略有二种。一者、依在家品精进,二者、依出家品精进。当知依此二品..
四分律云。佉阇尼。此云不正食○寄归传云。半者珂但尼。此云五嚼食。谓。根茎叶华果等。传云。若已食前五必不食后五若先食后五则前五随意啖..
【一切种慧】 p0004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慧?当知此慧,六种、七种,总十三种。六种慧者:谓于诸谛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于究竟..
华言别解脱言解脱者。即戒所感果也。记云。道戒名解脱者。即七支。无表思也。由断惑得名故。若事戒名解脱者。即僧尼受戒随对杀等事不作别别..
【一切静虑】 p0005瑜伽四十三卷一页云:云何菩萨一切静虑?谓此静虑,略有二种。一者、世间静虑,二者、出世间静虑。当知此二,随其所应,..
【一意识】 p0003摄论二卷四页云: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转时,似种种相二..
【一切智】 p0002瑜伽三十八卷一页云: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界、有二种。一者、世界,二者、有情界。事..
【一行】 p0002杂集论十五卷十页云:一行者:即问论法。谓以一法与余法,一一互相问已;除此法,更以第二法、与余法互相问。如是一一问一切..
大乘佛教在部派佛教流行时期,大乘的思想在南印度已开始产生和传播。当时在家佛教徒中流行着对安置佛陀舍利的佛塔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
《缁门警训》云:“后架手巾须多备三两条。”详资身细器中〈手巾〉处。已下系丧具
Hui又称增上慧学,亦即智慧。慧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三学概括了全部..
【一向苦处】 p0007世亲释二卷三页云:一向苦处者:谓一向受非爱业果处。于彼有时乐受生者,是等流果生。彼所受异熟果者,唯是其苦。无性释..
《敕修清规·圣节》云:“住持和南登座。”又〈寮元〉云:“每日粥罢,大众归寮。乃至副寮出,烧香归位。茶头喝云:‘不审。’大众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