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阿含经曰师长以五事视弟子: 一、顺法调御 四、示其善友 二、诲其未闻 五、尽已所知诲授不吝 三、随其所闻使解善义有部根本毗奈耶曰弟子..
方等经云:佛告王:但当念善,改往修来,以政治国,无加卒暴,厚待贤良,赦宥小过,务行四恩,以绥众心,何等为四? 一、当布施给护不足 三..
长阿含经曰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 一者、早起四者、作务以次 二者、为事周密五者、称扬主名 三者、不与不取..
长阿含经曰善生,主于僮使,当以五事愍念,云何为五? 一者、随能使役四者、病与医药 二者、饮食随时五者、纵其休暇 三者、赐劳随时..
因果经曰朋友有三要法: 一、见失辄相晓谏。三、在苦厄不相弃舍。 二、见好事深生随喜。四分律曰友要具七法,方成亲友: 一、能作所难作。..
人能持行五戒十善,即能报得欲天之地位,及不坠人之地位,人境不须述,兹但述欲天。六欲天三藏法数云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
一、信定散 信定散二途,定可忻而散可厌。二、信因果 信所修之因,所得之果。三、信业报 信所修之业,至所忻之报。四、信苦乐 信定散之业之..
业必有报,报必由业,业者因而报者果。定因定果,散因散果,定是乐而散是苦,是故定业所获之报乐,散业所获之报苦也。定散 定、禅定,为心..
禅波罗密云八定: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一、初禅天定 谓人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
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六行观: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一、厌苦观 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
人能修世间禅定,必得色无色二天之报境。一、色界天 (一)初禅三天一、梵众天 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
【八识缘境广狭】唯识宗所立的八识,其缘境有广有狭。即: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等实有之色,称..
【九十六种外道】佛陀住世前后,印度出现许多反婆罗门的沙门集团,后来佛教称之为外道,又称为九十六种异道。九十六种之说,诸经论有不同异..
【九上缘惑】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及见集所断的邪见、见取见、疑、无明等九种。即十一..
【九心轮】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循环如轮,称为九心轮。此九种作用为:一、有分心,即未接触对象以前,毫无知觉思惟之心..
【九地】此指三界中的九地。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依禅定三昧的深浅,色界、无色界又各分为四禅天、四无色天,与欲界共立九种有情的住..
【九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观察众生境界,皆如实知,得无碍智慧,遍说诸法,普令获益,即断利他门中不欲行(谓第八地于无相中,舍离功..
【九品润生】指欲界断九品修惑有润七生的作用。润生,即烦恼滋润业而生当来之果。《大乘义章》卷五本分别润生之不同,谓有总、别二种。所谓..
【九缘生识】缘为助成之义。谓明、空、根、境等九种缘,生眼、耳、鼻、舌、身等八种识。据《成唯识论》卷二至卷五载,九缘为:一、明缘,谓..
【九识义】唯识三系的地论宗、唯识宗各立八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而真谛一系的摄论宗,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