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 不觉义故。依缘者、 妄作境界义故。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心..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起不断绝。云何为四?一者、净法 名为真如。二者、一切染因 名为无明。三者、妄心 名为业识。四者、妄境界 所..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
此妄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念熏习。二者、增长取熏习。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灭苦故。二者、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故。..
无明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根本熏习,以能成就业识义故。二者、所起见爱熏习,以能成就分别事识义故。..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分别事识熏习 依诸凡夫二乘人等,厌生死苦,随力所能,以渐趣向无上道故。二者、意熏习 谓诸菩萨发心勇..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用熏习。一、自体相熏习者 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
此体用熏习,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未相应 谓凡夫二乘初发意菩萨等,以意意识熏习,依信力故,而能修行,未得无分别心,与体相应..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
真如自性,唯是寂灭,不可言说,是为寂灭之义也。一切皆妄,唯真如性,是故应了真如性法也。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须知真性,毁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亦无佛无不佛,无生无不生,一切之法,唯一真如。离言..
相尽离念,平等平等,不可说有功德差别,亦不可说常与无常,如是契悟,即是正悟。
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是即趣入。
谓万有之实体真如,唯是一心,止观曰:一心具十法界。一切诸法,皆于一心中而圆具之,是故应了一心圆具之法也。..
一念三千一念之心,具三千诸法,是为一念三千。
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十界,界各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
十法界一一各具十如是法,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一、如是相 相以..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