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一、贪 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着为性。二、嗔 对于违境,所感..
世间之义,概要言之,迁流虚伪,不常不实。而凡夫处此不常不实之世间,有种种妄惑业染苦报等无量迷着之相状,是为世间相。..
今明六趣,当以三事:一因,二缘,三果。妄惑为因,作业为缘,受报为果。由根尘识等、境受想等之妄惑,起身口意善恶等之作业,获苦乐依正现..
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
【二真如】即二种真如。此有不同解说,而唯识学上所称的二种真如,为生空真如与法空真如。此又作二空真如,由我空而显之真理,称生空真如。..
【一心四境】又作一水四见。譬如一水,本无有异,而因天、人、饿鬼、畜生果报不同,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种境相。即天人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
【二种生死】生死一语,又作轮回,谓依业因而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之意。与‘涅槃’相对称。..
【一法中道】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理,此为唯识宗所立中道之一义。与‘三性对望中道’对称。唯识宗以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所现,故判为..
【一分常论】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前际而起的常见。此类外道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一分常论。彼等系于前生、后生,或..
【二十八天名称】三界二十八天,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的名称为: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
【二世间】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迁流;间者,事事物物之间隔。总别为二,即:有情世间,五蕴假合..
【二假】二假,指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一、无体随情假,乃世间所称的我法,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为实我实法,此法体但是妄情,为遍计..
【二地断障证真】十地中离垢地的菩萨,修十善业,远离欲垢,舍念清净,即断邪行障(谓身、口、意三者误犯禁戒),证最胜真如,此真如具无边..
【二十种烦恼现行】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载,即指:一、随所欲缠现行,指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二、不..
【一切】梵语 sarva,音译萨婆,乃总赅众物之词。《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载:‘萨婆,秦言一切。’《翻译名义集》卷五︰‘一以普及为言,切以..
【二十五谛】这是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之一、数论派的哲学。此派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即精神原理)与自性(即物质原理)二元,而将世界转变的过..
【二十种随烦恼】随烦恼心所,是唯识宗五位百法中的六位心所之一。此又名随惑,是随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有三义,一者自类俱起,二者遍..
【二受】指身受与心受。受是领纳所触之境的心所法。一、身受乃领纳于身无分别之受,即眼等五识之苦、乐、舍三受。二、心受为领纳于心而起分..
【二分家】唯识宗立识体四分,难陀论师主张心识二分说,以由识体生起认识作用的见分,和被认识的相分。另有安慧的一分说、陈那的三分说、护..
【一大劫】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一期世界之始末,总括成住坏空四劫,称为一大劫。《瑜伽师地论》卷二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