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圣贤撰集·第1446部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
南慕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慕金刚坚固自性身阿閦佛。
南慕功德庄严聚身宝生佛。
南慕受用智慧身阿弥陀佛。
南慕作变化身不空成就佛。
南慕大圆镜智金刚波罗蜜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平等性智宝波罗蜜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妙观察智法波罗蜜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成所作智业波罗蜜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菩提心金刚萨埵菩萨等。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菩提心金刚王菩萨等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菩提心金刚欲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菩提心金刚善哉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功德聚金刚宝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功德聚金刚光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功德聚金刚幢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功德聚金刚笑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智慧门金刚法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智慧门金刚利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智慧门金刚因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智慧门金刚语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大精进金刚业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大精进金刚护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大精进金刚牙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大精进金刚拳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适悦心金刚嬉戏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供养海云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离垢缯金刚鬘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妙法音金刚歌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神通业金刚舞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真如薰金刚焚香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胜庄严金刚华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常普照金刚灯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戒清凉金刚涂香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四摄智金刚钩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成办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善巧智金刚索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奉教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坚固智金刚锁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如来使者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南慕一切如来欢乐智金刚铃菩萨等出生。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体性金刚界生身一切如来随顺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普为梵释四王天龙八部帝主人王师僧父母。及善知识道场众等法界有情。并愿断除诸障。归命忏悔。
至心忏悔。弟子众等。自从无始旷大劫来。至于今日。迷无我觉。计有我人。我许既兴。常缘我所。根尘浩绕。识阴奔波。击动身心。犹如电转。清净眼耳鼻舌身意。一念不觉。翻作六师。偷法王财。供边见贼。贼既炽盛。破涅槃城。残害法身。焚烧慧命。如此等罪。数越尘沙。从迷至迷。莫测终始。今始觉悟。深悔自惭。晓夜惊惶。身心战栗。永断迷觉。贪爱我人。投涅槃城。归安乐国。以无我觉。降伏六师。收法王财。纳三坚藏。资给慧命。增益法身。然法性灯。常照无尽。行愿理事。尘界不违。三宝三乘。誓当弘护。迷觉之罪。随忏消灭。忏悔回向已至心归命礼三宝。
至心发愿。弟子众等。及法界有情。始从今日乃至无上菩提。念念坚固。念念胜进。身心自在。辩说无碍。于一念之中。具足一切种智。须知诸法毕竟空寂。而常度脱一切众生。同证涅槃。不以涅槃为证。发愿已至心归命礼三宝。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
此土著述·第1628部八识规矩补注二卷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八识规矩补注序八识颂凡八章。文略而义深。乃集施颂体制兼以韵。故知义彼而文从此。扩充之则唯识理事无遗矣。昔天亲虑末学心力减而不永。遂撮瑜伽之文。述三十颂。精择而从略。欲人之易入。目曰唯识三十论。后护法诸师。各出所见以造释论。而累帙..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
大乘般若部·第0000部大清三藏圣教目录雍正皇帝等制大清三藏圣教目录御制重刊藏经序 雍正十三年二月初一贞观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文皇帝制永徽三藏圣教序 唐高宗皇帝在春宫日制正统大藏经序 大明正统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万历御制新刊续入藏经序 大明万历五年四月万历印施佛藏经序圣母印施佛藏经赞有序 申时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卷~第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初分缘起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一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一尔时,佛告具寿善现:“汝以辩才,当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令于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究竟。”时,诸菩萨摩诃萨众及大声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十一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一“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于意云何?即八解脱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十一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一“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八解脱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八解脱净不净,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布施波罗蜜多,不行布施波罗蜜多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一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之三“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无缚无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一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六“善现,前际异生不可得,后际异生不可得,中际异生不可得,三世平等中异生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过去、未来、现在异生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十一初分观行品第十九之二“世尊,布施波罗蜜多不生则非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生则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布施波罗蜜多与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一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五“善现,如来之心不住布施波罗蜜多,不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不可得故。“善现,如来之心不住四静虑,不住四无..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九十一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三“憍尸迦,非离八解脱如来可得,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如来可得;非离八解脱真如如来可得,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真如如来可得;非离八解脱..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一卷~第一百一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一卷~第一百一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一初分摄受品第二十九之三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甚为希有,若有摄受般若波罗蜜多,则为摄受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有摄受般若波罗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一十一卷~第一百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一十一卷~第一百二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一十一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九“庆喜当知,以佛十力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以四无所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三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二十一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九“世尊,云何以八解脱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庆喜,八解脱八解脱性空。何以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三十一卷~一百四十)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一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九“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诸有情类皆令修学十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五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四十一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九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有所得安忍波罗蜜多,名说相似安忍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五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五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九“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苦圣谛若常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一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九“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七十一卷~第一百八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七十一卷~第一百八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七十一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四“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地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水、火、风、空、识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八十一卷~第一百九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八十一卷~第一百九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八十一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十“复次,世尊,预流向预流果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九十一卷~第二百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九十一卷~第二百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九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善现,命者清净即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命者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一卷~第二百一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一卷~第二百一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复次,善现,见者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见者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见者清净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一十一卷~第二百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一十一卷~第二百二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一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善现,有为空清净故四念住清净,四念住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有为空清净,若四念住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二十一卷~第二百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二十一卷~第二百三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二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复次,善现,法住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法住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三十一卷~第二百四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三十一卷~第二百四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三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复次,善现,八圣道支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八圣道支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四十一卷~第二百五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四十一卷~第二百五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四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善现,一切三摩地门清净故耳界清净,耳界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三摩地门清净,若耳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五十一卷~第二百六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五十一卷~第二百六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五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地界清净故有为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地界清净,若有为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六十一卷~第二百七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六十一卷~第二百七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内空清净,内空清净故法定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内空清净,若法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七十一卷~第二百八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七十一卷~第二百八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七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九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七等觉支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七等觉支清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八十一卷~第二百九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八十一卷~第二百九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八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一百“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陀罗尼门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陀罗尼门清净,无二、无二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九十一卷~第三百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二百九十一卷~第三百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九十一初分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之五“善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不行五眼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六神通著不著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善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一卷~第三百一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一卷~第三百一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初分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之五“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布施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于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起不思议想,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一十一卷~第三百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一十一卷~第三百二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一初分办事品第四十三之二佛言:“善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我亦不见色可取可著,不见受、想、行、识可取可著。我亦不见有法能取能著,亦不见由..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二十一卷~第三百三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二十一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四“诸天子,若菩萨为摄取三摩地门故行,为弃舍三摩地门故行,为摄取陀罗尼门故行,为弃舍陀罗尼门故行,是菩萨不能修般若波罗蜜多,亦不能修静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三十一卷~第三百四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三十一初分愿行品第五十一之二“复次,善现,有菩萨摩诃萨具修六种波罗蜜多,见诸有情系属主宰,诸有所作不得自在。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见此事已,作是思惟:‘我当云何方便拔..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四十一卷~第三百五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四十一卷~第三百五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一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五佛言:“善现,如汝所说‘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离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如来灭故学..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五十一卷~第三百六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五十一卷~第三百六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一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发心已来,为经几时?”佛言:“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发心已来,经于无数百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六十一卷~第三百七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六十一卷~第三百七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一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十一佛言:“善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诸法自相皆空故学。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于色不起作诸行若有若无..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七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七十一卷~第三百八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七十一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六“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遣无明,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遣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亦遣此修..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八十一卷~第三百九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八十一卷~第三百九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一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三“善现,云何名为四无所畏?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自称我是正等觉者。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若余世间,依法立难或令忆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九十一卷~第四百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九十一卷~第四百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九十一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二“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安住苦圣谛时,不得苦圣谛,不得能住,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住苦圣谛,是菩..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一卷~第四百一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一卷~第四百一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经第二会序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观夫委契中道,摅妙轨于无垠,流赏一归,漾玄津于有截,何尝不首情而汲悟,即事以排疑?疑繁而诲自广,悟初而访逾笃,所以重指鹫阿,再扣龙众。慧命相聚,则善现居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一十一卷~第四百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一十一卷~第四百二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十一第二分譬喻品第十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菩萨者是何句义?”佛告善现:“无句义是菩萨句义。何以故?善现,菩提、萨埵,二既不生;句于其中,理亦非有故,无..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二十一卷~第四百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二十一卷~第四百三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二十一第二分无边际品第二十三之二尔时,具寿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说:‘前际诸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后际诸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中际诸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三十一卷~第四百四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三十一卷~第四百四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一第二分经文品第三十六之一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四十一卷~第四百五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一第二分不和合品第四十五之二“复次,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若有人来赞说人趣种种胜事,赞说四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五十一卷~第四百六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五十一卷~第四百六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十一第二分梦行品第五十六尔时,具寿舍利子问善现言:“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增益不?”善现答言:“若菩萨摩诃萨昼时行此三三摩地,于深般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六十一卷~第四百七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六十一卷~第四百七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一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佛说菩萨摩诃萨应于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耶?”佛告善现:“如是,如是,我说菩萨摩诃萨应于般若波罗蜜多常..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七十一卷~第四百八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七十一卷~第四百八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一第二分众德相品第七十六之四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真法界、真如、实际无转无越者,色乃至识与真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眼处乃至意处与真法界、真如、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八十一卷~第四百九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八十一卷~第四百九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八十一第三分舍利子品第二之三“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作是念:‘我于法界若速现等觉,若不速现等觉。’何以故?舍利子,无有少法能于法界现等觉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九十一卷~第五百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九十一卷~第五百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九十一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应远离我执乃至见者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我乃至见者毕竟非有。所以者何?以我乃至见者自性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卷~第五百一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卷~第五百一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一第三分现窣堵波品第五之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一十一第三分不思议等品第十六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大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思议事故出现世间,为不可称量事故出现世间,为无数量事故出现世..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二十一卷~第五百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二十一卷~第五百三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二十一第三分见不动品第二十五之一时,天帝释窃作是念:“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尚超一切有情之上,况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诸有情闻说一切智智名字深..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三十一卷~第五百四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三十一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四尔时,善现便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岂亦能得一切相智?”佛告善现:“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亦有能得一切相智。”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四十一第四分供养窣堵波品第三之三时,天帝释便白佛言:“今者如来、应、正等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说犹未尽。何以故?我从世尊所受般若波罗蜜多功德胜利,甚深、甚广..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五十一卷~第五百六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五十一卷~第五百六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一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审请问诸余菩萨:‘云何菩萨修习一切菩提分法,引发何心,能令菩萨习空、无相、无愿、无作、无..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六十一卷~第五百七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六十一卷~第五百七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一第五分甚深相品第十三尔时,欲界十千天子,天主帝释而为上首,复有梵世二万天子,大梵天王而为上首,俱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同白佛言:“世尊,所说诸甚深法以何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七十一卷~第五百八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七十一卷~第五百八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一第六分无所得品第九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为善思,问最胜曰:“佛授天王菩提记耶?”最胜答曰:“我虽受记而犹梦等。”尔时,善思复问最胜:“天王受记为何所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八十一卷~第五百九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八十一卷~第五百九十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一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三尔时,满慈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诸菩萨众行布施时为何所舍?”佛言:“菩萨行布施时都无所舍。”时,满慈子复白佛言:“若诸..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九十一卷~第六百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九十一卷~第六百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般若经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序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夫心之用也,其大矣哉!动之则舛竞聿兴,静之则众变几息,大之则充乎法界,细之则入于邻虚。故海岳寰区,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回,心..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2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放光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意解无垢,众智自在已了众事,譬如大龙所作已办,离于重担逮得所愿,三处已尽正解已解。复有五..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2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功德品第三十九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其中众生使立十善。于拘翼意云何?其福宁为多不?”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拘翼,不如是善..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2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甚深微妙!难晓难了!难解难知!不可思议!以本净故。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学者,为已具足从大功德来,想著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叡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摩诃比丘僧大数五千分,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心调柔软,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弃担能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叡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舍利品第三十七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满阎浮提佛舍利作一分,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汝取何所?”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满阎浮提佛舍利作一分,般..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共僧叡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魔愁品第六十二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无诸忆想分别毕竟离故。世尊,是众生闻是般若波罗蜜,能持读诵说,正忆念,亲近如说行,乃至阿耨多罗..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4部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光赞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千俱,皆阿罗汉也,诸漏已尽,无有尘垢而得自在,心安解脱智慧善度,逮得仁和为大开导,所作已办所说究竟,弃捐重担逮得己利,除终始患平等解脱,济..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5部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道行般若经序晋襄阳释道安撰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隤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求寿莫美乎上乾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於凌虚而同之俏滞,至..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经序姚秦长安释僧叡撰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寡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何以登道场成正觉?正觉之所以成,群异之所以一,何莫由斯道也。是以累教殷勤,三抚以之,频发功德,叠校九增..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7部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符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等译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一道行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皆是罗汉,于生死已尽;垢浊以索,所语如言;已脱于心,度于智慧;其圣已了,皆悉上士;所作已办,离于重担;是即自从,所有已..
大明度无极经六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8部大明度无极经六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大明度无极经卷第一上行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国其鸡山,与大比丘众不可计,弟子善业第一,及大众菩萨无央数,敬首为上首。是时,十五斋日月满,佛请贤者善业:“此众菩萨集会,乐汝说菩萨大士明度无极,欲行大道当由此始。”于是,鹙..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
大乘般若部·第000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通达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永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善解脱,善得自在犹如大龙,唯阿难在学地得须陀洹果,其名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鸠摩罗什、留支、真谛译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昔如来於舍卫城敷座说法,与须菩提等演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喻法为名,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其义甚深而明,其说甚简而切。昔有领悟一言之旨者即成正果。夫修六度万行以造夫真..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1部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唐三藏法师玄奘沙门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整理常服,执持衣钵,入室罗筏大城乞食。时,薄伽梵于其城中,行乞食已,出还本处..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2部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隋三藏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著已,器上络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作已后食搏堕过,器..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3部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刘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亦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闻如是:一时,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葉、须菩提、阿难揵等,率自耆年,素行修洁;皆弃瑕玼,垢除清净;宿树众德,所..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4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有学八智、有学六智、三根、十六心行、法假虚实观、受假虚实观、名假虚实观、三空观..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5部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唐南天竺沙门菩提流志等奉制译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来金刚正智之所建立,种种殊特超于三界灌顶宝冠,摩诃瑜伽自在无碍,获深妙智证平等法,所作功业皆已究竟,随众生心悉令满足,三世平等常无动坏,三业坚固犹如金刚普光明..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6部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7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8部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乘般若部·第0019部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成就智慧具..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序唐睿宗皇帝制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沉沦于沙劫,救焚灼于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于宇宙,其小则隐于毫芒。七十..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十一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四密迹金刚力士复谓寂意菩萨:“何谓为如来心秘要?其业清净。所以因缘?一切诸天子所生,以一识慧寿八万四千劫,又其神识不转不变,以为余识乃至定意..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一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悉从种种佛刹来集。尔时,世尊无量百千众所围绕,供养恭敬。时彼众中,..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一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出现光明会第十一之二“我昔为是经, 护持清净戒, 常修于定慧, 及施诸众生。 我昔为是经, 恶人来毁骂, 我时生怜愍, 于彼不加害。 我昔为是经, 求者皆施与, ..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四十一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七四无量品第五尔时,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清净信已,佛薄伽梵知是菩萨摩诃萨,为菩萨藏法门之器;知是诸佛正法器已,躬往其所,开发显..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一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求如是深极妙善清白觉慧故,由是妙善净法明门,精勤方便,如理证入..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一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国尼居陀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优楼毗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摩诃迦葉、舍利弗、大..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一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菩萨见实会净居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之二尔时,力生天子说偈赞曰:“若诸因缘业, 及所得果报, 此体性悉空, 佛说如师子。”尔时,随顺力天子说偈赞曰:“若以业..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一隋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护国菩萨会第十八之二尔时,佛复告护国言:“护国,我念往昔过无量阿僧祇劫,复过阿僧祇不可称量、不可思惟、无有譬喻、不可计算、不可得说,是时有佛出世,名曰成利..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闇钝,善法微..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卷~第一百一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卷~第一百一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功德宝华敷菩萨会第三十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诸菩萨众。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开敷功德宝华,即从座起,..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一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千人——一切皆是众所知识,得陀罗尼,辩才无碍,具足诸忍..
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1部大方广三戒经三卷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方广三戒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祇阇崛山。而是山王,高峻广博持众杂谷,犹如大地生杂种华。紧那罗、乾闼婆众,常所游止。有种种诸众,天、龙、夜叉、罗刹、毗舍遮止住其中。多种杂类,所谓师子、虎、犳、象、马、骐驎、熊、罴、..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三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2部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三卷后汉月支三藏法师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上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万,色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那术,梵天一亿,皆随佛住。神通飞化弟子,名曰..
佛说阿弥陀经二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3部佛说阿弥陀经二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佛说阿弥陀经卷上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等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贤者拘邻、贤者拔智致、贤者摩诃那弥、贤者含尸、贤者须满日、贤者维末坻、贤者不乃、贤者迦为拔坻、贤者忧为迦葉、贤者那履迦葉、贤者那翼迦葉、贤..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大乘宝积部·第0024部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上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葉、尊者伽耶迦..
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