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其实学问就是从烦恼、虚妄的心,恢复真心、恢复明德,这是圣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那怎么恢复?这方法就是“克己复礼”。"克己是约身”,约束自己的身心,就是不要让身心随著欲望、烦恼去追逐。
“亲所好,力为具”,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入则孝”短短一段经文内藏玄机。信,“父母命,行勿懒”,父母交代的,信,赶紧去办好,绝对守信用,是从这里来的。现在人,父母的事拖拖拉拉,客户的事赶快去做,那是真的信吗?那是信人民币,不是真信,他就是为了钱而已。
【以自爱心。治无耻心。】羞耻从哪里开始?自重自爱。自己绝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有羞耻的人才是不自暴自弃。
老祖宗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言语不能不忍住,当我们言语能忍住发脾气,忍住责备别人,一念回光返照,先从我自己反省起,是我不对;马上对方的善根就引发起来。所以这样的道理,绝对不是夫妻是这个道理,所有我们的同仁之间,人与人相处都是这个道理。
【永不放弃:俞敏洪三次高考圆梦北大】俞敏洪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第一次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落榜;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复读;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年,第三年高考英语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俞敏洪说: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即使最后一名也别自我放弃!
【马云: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关系】没有钱没有团队就得靠关系。我更没有关系,也没有钱,我是一点点起来,我相信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做生意不能凭小聪明,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你明白客户需要什么,实实在在创造价值,坚持下去。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关系!
教育孩子要“见和同解”,夫妻见解要相同。首先,我们之前讲到的“父慈子孝”,教育孩子当中要“恩威并济”。你不能统统都是恩、都是爱,都没有威严、没有原则,那孩子就非常的嚣张、造次。但是都太严格了,又显得伤亲情,那孩子看到我们都发抖,这又太过了。
真正警觉的人,有福不享,福气来了,舍掉。舍了又得,得了再舍,自己不过安逸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句话,就非常明确地讲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服务大众的职责、使命所在。“传道、授业、解惑”,假如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道”,不知道人生的真相,有很多的疑惑,那教育工作者就失职了。
佛法的智慧在于提醒人们,世俗的成就只是入世、化世的媒介或桥梁,如果执幻为真,不顾一切拼命向前,只有落到力竭身亡而一无所获的地步。所以,‘随顺一切相而离一切相’,我们才能调整努力的方向,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家庭不和乐就是给孩子内心最大的伤害,孩子内心一伤害,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幸福,都不会觉得有快乐。所以家和万事兴。
取人之朴,恕其愚。一个很朴实的人,他可能还是有比较,他很单纯、很纯朴,有时候一些事他还不是很懂,你要包容,他涉世未深,还没受很多污染,可能有时候一些见识也不是很广,你要能包容。不要对那个很纯朴、很憨的人,“连这个都不懂”,那他就很难受了。你要用他的特质,慢慢的栽培他、提升他。
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得意时,切记看谈。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
学问要在你的生活,在你的工作,在你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真正落实,甚至会修学的人还在自己的存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当中去观察自己、去要求自己。
弟子问本焕长老:如何区别世人的智与愚?本老笑曰:愚痴的人在诸事不顺时,满心哀愁,神情沮丧,一旦事事如意,则又雀跃不已。智者早已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不因所谓的得失而动摇心志。智者拿得起放得下,愚人看不破抛不开。智者自得其乐,愚人自寻烦恼。成为智者,说难也易。不做愚人,说易也难。
从小长孩子的善心、孝心,不能长这些坏的习性。所以“蒙以养正,圣功也”,从小把孩子的德行扎了根,这是神圣的功业。所以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特别强调母亲的重要?母亲称为“太太”,那代表“太太”是培养出圣人的重要关键所在,在母亲的教育、德行。
世间大福德人,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容。忍耐,能够成就宽阔的胸襟、豁达的个性,让自己广结善缘。有所得时不会过分贪求,有所失时也不会过分烦恼。人生的道路,无论是崎岖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没有一个人是永远的赢家,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失败者;修得忍耐心,就能无欲则刚、能忍自安。
学习圣贤经典,是恢复赤子之心。圣贤人,他们是终身保持这样的心境。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人家有好的果报,看人家有优点都是肯定、欢喜;见人家有不好,反省自己;见人家有不好,怎么协助他改过。纯是一颗善心。而我们要能这一生德行有所成就,这个心境非常重要。
【佛言慧语】1.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2.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3.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4.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你若不恨,苍天有暖。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欲望要懂得节制,而且要愈来愈淡,这才是在修身的状态。假如我们虽然一直在读书,一直在背经典,但是贪心愈来愈重,那就与道相违背了,贪要愈来愈淡。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