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类忍】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灭法忍之流类,是名灭类忍。见《三藏法数》。..
【灭类智】谓观欲界灭谛之后,复观上二界灭谛,真智明发,是欲界灭法智之流类,是名灭类智。
【烦恼心所】六位心所的第四位,计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又称六种根本烦恼,由此能生起随之而来的随烦恼。《成唯识论》曰:‘..
【烦恼道】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见、思等惑。谓由此烦恼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烦恼道。
【烦恼障】又作惑障。指妨碍菩提之道,而使无法证得涅槃的烦恼而言。此与所知障并称为二障。《成唯识论》卷九谓,扰乱众生身心,妨碍证得涅..
【烦恼杂染】三杂染之一。烦恼杂染又作惑杂染。指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包括一切的烦恼与随烦恼。分类言..
【解行】知解与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曰:‘于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
【解行地】又作解行住、胜解行地。为菩萨修行阶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未证真如之前的三贤阶位。亦即入于初地以前,..
【解脱身】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离烦恼故,名解脱..
【解深密经】唐玄奘译,为唯识宗主依的经典。本经凡八品,第一序品,第二至第八为正分,其内容为:一、序品第一。二、胜义谛相品第二,胜义..
【瑜伽行学派】奉行《瑜伽师地论》等教说为宗派的,称为瑜伽行学派,又作瑜伽宗,这是与印度中观学派对立的大乘教派。公元五世纪之间,传说..
【瑜伽师地论大纲】弥勒讲述,无著笔记,梵名 Yogacarabhumi,略称瑜伽论。为瑜伽行学派的基本论书,亦为法相唯识宗最重要的典籍。内容记录..
【瑜伽师地论释】最胜子等造,玄奘译。又称《瑜伽论释》。为《瑜伽师地论》最古的注疏。最胜子为北印度人,是护法门下弟子,为唯识十大论师..
【想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想是概念作用,即于所缘之境,取其长短方圆等相。《成唯识论》曰:‘想谓于境取相为性,施设种种..
【想受灭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想与受就是遍行心所中的想、受二心所,行者入灭尽定,想、受心所不起现行,有似入于涅槃,故称想..
【想蕴】为五蕴中的第三位。《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增胜取者,谓胜力能取,如大力者,说名胜力。’又、《成..
【过过慢】七慢之一,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计己胜’。参阅‘七慢’条。..
【过慢】七慢之一。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于等计己胜’。参阅‘七慢’条。
【资粮】即必需品、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资助其身,故欲证三乘之果者,宜以善根功德之粮以资助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