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掉举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掉举是心不安静,妄动浮燥,障碍禅定。《成唯识论》曰:‘云何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
【惛沉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惛懵沉醉,迷闇不明,障碍轻安和智慧。《成唯识论》曰:‘云何惛沉,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
【牵引因】唯识宗立十因之一。此为依习气依处而立。有漏、无漏的内种和麦、豆等外种,在未成熟位,牵引可爱或不可爱的遥远之自果,称牵引因..
【密意】隐藏之旨意。即指佛特殊的意趣,此有二义:一、对于佛意有所隐藏,没有把真实含义明显地表达出来;二、佛意深奥细密,一般人难以理..
【捺落迦】梵语 naraka。 音译那落、那落迦那罗柯等。即指地狱,含有闇冥、非行、不可乐之意。据《俱舍光记》卷八载,捺落,译为人;迦,译..
【奢摩他】为梵语 camatha之音译,意译止、寂静、能灭,为禅定的异名,乃摄心而不被外境所动,远离并止息一切之散乱,使心寂静。此常具‘观..
【陈那】印度佛教因明论的集大成者,公元五、六世纪时人。据说为南印度香至国人,婆罗门种姓。初习外道教旨,又入小乘犊子部;后来师事世亲..
【勒那摩提】梵名 Ratnamati、译作勒那摩提,又译作勒那婆提,意译宝意,中天竺沙门,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来到洛阳,奉敕与菩提流支合译《十..
【梅光羲】近代著名唯识学家,为杨仁山居士的入室弟子。字撷云,以字行。江西南昌人,清光绪六年(一八八○)出生,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举人..
【张克诚】民国初年的唯识学者,最早在北京大学及中国大学讲授唯识的人。克诚原名炳桢、以字行。他是四川广汉人,生于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
【无分别心】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
【无分别智】远离主观、客观的相对分别而直观空理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心识的相对分别而显,它的作用是直契绝对的真理。此又称为无分别心..
【无生法】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楞严经长水疏》八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
【无生法忍】指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曰无生法忍。为三忍之《大智度论》卷五十载:‘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
【无色有】三有之一。无色界之果报实在,谓之无色有。
【无色界】又作无色天,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超越物质的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的天界。此界有情的生存,固无色..
【无自性】指一切有为法无实在之自体。又作无本性、无性。谓诸法皆因缘所生,故无自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而成,四大相离,物即坏灭;..
【无因外道】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为主张万物无因而生的外道。又称诸法无因宗、无因论师、此派论师以万物乃无因无缘,自然而生,为一种自然..
【无我】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我’是依于一系列的因缘而存在,即所谓‘五蕴和合’而有,但在五蕴和合期间,其中没有..
【无住处涅槃】为四种涅槃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的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槃无差别之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