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前地】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六地。此位菩萨,观十二缘起,能引发离染净差别无分别最胜智令现前,如《解深密经》云:现前观..
【现量】因明用语的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量,为尺度之意,指知识来源、认识形式,及判断知识真伪的标准。现量即感觉,乃尚未加入概念活..
【现量无分别】现量是不含有分别计度的认知,是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境。前五识是直接的接触,只有第六识才起分别计度的作用。..
【现量违宗难】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六难。外人问:色、声、香、味、触五境,分明是五识现证,现量所得,怎可以说是没有外境呢?论主答:现量证..
【现识】阿赖耶识异名之一。以万法由本识现起,故名现识。
【欲】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希望所作事业之精神作用。唯识宗以此为对愿求对象所起之别境心所。欲有善、恶、无记等三性,善欲为引起精..
【欲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欲是希望,《成唯识论》曰:‘于所缘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故欲的自性就是希望,于所爱境希..
【欲天】指欲界的诸天。有六重,称为六欲天。《俱舍论》卷八曰:‘欲天者一、四天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乐变..
【欲取】四取之一。即对欲界五欲之境所生起的贪执。亦即于欲界烦恼中,除五见外,执取其余之贪、嗔、慢、无明、疑及十缠,再配于四谛修道之..
【欲界】三界之一,指有情生存的一种状态。欲界与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即合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之范围内。此世界的有情..
【欲界三欲】欲界凡夫,有三种欲:一、饮食欲,即凡夫于种种美味之饮食,多生贪爱之心。二、睡眠欲,即凡夫之心多暗塞,耽著于睡眠而不能勤..
【欲界系】分诸法为三界,系属于欲界之法,云欲界系。
【假】无实体之意。方便之意。乃真、实的对称。并无实体而仅有其名者,称为假名有;不直接就实体而假运想念,称为假想观;世俗所认空之真理..
【假有】为‘实有’之对称。又作俗有、假名有。谓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存在。因缘所生之法,如镜花水月,无其实性,然非虚无之法;即诸法之存..
【假我】佛教基本教理三法印之一,称‘诸法无我’。佛教以为,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
【假和合】依赖因缘之聚集而形成,众缘离散即不存在。以无自性、非实有,故称为假和合。略称假合。..
【假法】与‘实法’相对而言。由因缘和合而存在者称假法,即有为法;非因缘和合之法为实法,即无为法。唯识学上有二种假法,一者无体随情假..
【净月】净月梵名 Suddha-Candra,音译戍陀战达罗,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约与安慧同时。《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称他︰‘安慧同时,造《胜义七十..
【净天眼】清净之天眼也。《中阿含经》卷十三曰:‘已得静正住。逮得净天眼。’
【净色根】与‘浮尘根’对称。又名内根,亦称胜义根,是一种透明的、清净的物质,是四大净色所造,经云:净色根质净而细,有如琉璃,肉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