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八识缘境广狭】唯识宗所立的八识,其缘境有广有狭。即: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等实有之色,称..
【九十六种外道】佛陀住世前后,印度出现许多反婆罗门的沙门集团,后来佛教称之为外道,又称为九十六种异道。九十六种之说,诸经论有不同异..
【九上缘惑】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及见集所断的邪见、见取见、疑、无明等九种。即十一..
【九心轮】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循环如轮,称为九心轮。此九种作用为:一、有分心,即未接触对象以前,毫无知觉思惟之心..
【九地】此指三界中的九地。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依禅定三昧的深浅,色界、无色界又各分为四禅天、四无色天,与欲界共立九种有情的住..
【九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观察众生境界,皆如实知,得无碍智慧,遍说诸法,普令获益,即断利他门中不欲行(谓第八地于无相中,舍离功..
【九品润生】指欲界断九品修惑有润七生的作用。润生,即烦恼滋润业而生当来之果。《大乘义章》卷五本分别润生之不同,谓有总、别二种。所谓..
【九缘生识】缘为助成之义。谓明、空、根、境等九种缘,生眼、耳、鼻、舌、身等八种识。据《成唯识论》卷二至卷五载,九缘为:一、明缘,谓..
【九识义】唯识三系的地论宗、唯识宗各立八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而真谛一系的摄论宗,则于..
【十大论师】注释世亲《唯识三十颂》的十位论师,全称唯识十大论师。《唯识三十颂》一书,是世亲晚年之作。原来印度古人造论,是先作本颂,..
【十支论】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叙述支分义理的十部书,称为十支论。即:一、《百法明门论》,又作略陈名数论,世亲造。二、《大乘五蕴..
【十因】唯识宗所立之十因:一、随说因,语言(能说)乃表明事物(所说)之因,故语言即为随说因。二、观待因,观待,意指相对性、条件性。..
【十行】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十一至第二十位,又作十行心。即:一、欢喜行,菩萨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二、饶益行,..
【十地】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三十一至第四十位。经论所举的十地,名称诸说不一,此处所举者,为唯识宗修行五位中的欢喜之地..
【十地经论】印度瑜伽行学派的重要典籍,世亲论师著,凡十二卷,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合译。《十地经论》是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论..
【十地经论义记】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撰,凡十四卷。乃注解世亲菩萨《十地经论》之作。本书初反覆说明《十地经论》所言的心意..
【十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慧,观察觉了,三昧现前,得大法故,以法身为云,普周一切众生,具足自在,即断诸法中不得自在障,证业自在..
【十住】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一至第十位。此心安全于般若空理,曰住。这十住是:一、发心住:此位菩萨,发菩提心,修十信行..
【十使】十使又名十惑,亦名十根本烦恼。此又分为二种,贪嗔痴慢疑五者称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只、戒禁取见五者称五利使。..
【十波罗蜜】又作十胜行,或译为十度。修唯识行的菩萨,如何能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种胜果呢?这要在十地中修十种胜行(十波罗蜜),断十重障..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