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一切处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四位。此位菩萨回向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无处不至。参阅‘十回向’条。..
【百法口诀】这是五位百法的通俗口诀,以助记忆。口诀为:‘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不相应行二十四,六种无为成百法。’..
【我】梵语 A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引申为生命、自我、本质、自性。泛指独立永远的主体,此主体潜在于一切物的根源内,而支配..
【我我所】我指自身;我所指身外之事物,执之为我所有,故有此名。《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著五众为我,然后著外..
【我见】为四根本烦恼之一。见是以推度为义,以慧为体。我见的见,就是根本烦恼中的不正见。不正见以‘染慧为性’,可开为身见、边见、邪见..
【我所】指为我所有的观念,全称我所有,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属的意思。即以自身为我,以自身外之物皆为我所有。于佛教中,我与我所,被认为..
【我所见】妄执五蕴之法为我所有,称为我所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载,此见有三,即:一相应我所,谓我有物质之形;如谓‘我有色’..
【我空法有】此指‘我’为空无而‘法’为实有。此为小乘说一切有部等的主张。众生的肉体乃五蕴假合而成,故无常一性,亦无支配之能力,是为..
【我执】此又作人执、生执。众生之体,原为五蕴假合,若妄执具有常、一、主宰之实我,而产生‘我’与‘我所’等之妄想分别,即称我执。《成..
【我执五失】《俱舍论》卷二十九载,我执有五种过失,即:一、起我见及有情见,堕于恶见趣。二、同于诸外道。三、犹如越路而行。四、于空性..
【我执习气】指随我执(在第六意识及第七末那识中)所熏成的种子,又作我执熏习。系三种习气之一。此习气虽亦为名言熏习之一种,然由我执之..
【我爱】为四根本烦恼之一,谓深生爱著于一己妄执之自我,第七末那识常执著第八阿赖耶识为‘我’而生起此烦恼。《成唯识论》卷四曰:‘我爱..
【我爱执藏现行位】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实我’,而起我爱。于此,第七识是能执,第八识是所执,故此第八识又名‘我爱执藏’。在凡夫至..
【我慢】为四根本烦恼之一,慢者妄自尊大,轻蔑他人。慢也是六根本烦恼之一,可开为七种,即慢、过慢、过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
【我语取】四取之一。取者,烦恼之意。我语取,指缘内身所起的烦恼,即指色界、无色界之贪、慢、无明、疑等四烦恼。参阅‘四取’条。..
【我痴】为四根本烦恼之一,痴是无明的意思,于诸事理迷闇为性。此无明迷于我理,与我见相应,故曰‘我痴’。此无明有两种,一者相应无明,..
【成所作智】唯识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识行者,在第十法云地满心,金刚喻定现前时,此时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亦同时转为成所作智..
【成唯识论】这是诠释唯识三十颂的论著,凡十卷,护法等十大论师各造释论,唐代玄奘三藏奉诏译,翻经沙门窥基笔受,这是学习唯识学必读的重..
【成唯识论了义灯】七卷,唐代唯识宗二祖慧沼撰,略称《唯识了义灯》,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显慈恩宗正义,而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
【成唯识论述记】凡十卷,唐代窥基著,又称《成唯识论疏》,系注解《成唯识论》一书的著作。撰者为玄奘三藏上座弟子,亦为开创唯识宗的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