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性境五类】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及《成唯识论了义灯》二书中,指出性境有下列五类,即:一、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的相分三境,即根身、器..
【定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定的梵语三摩地,译曰正定,《成唯识论》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令心..
【定中独头意识】四种意识之一,为定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眼、耳等五识俱起,故称五俱..
【定果色】法处所摄色之一。又名定所引色、自在所生色。定即禅定,自在所生色,谓菩萨入定,所现光明,乃见一切色像境界,如入火光定,则有..
【定异】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定者决定,异者不同,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决定不同而不杂乱。如瓜种不生豆苗,豆种不生瓜蔓者是。《..
【定异因】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一切有为法,自性功能差别,够引生自果,而互不杂乱,称为定异因。参阅‘十因’条。..
【定业不定业】即定业与不定业。此指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有定与不定之别。分为招感结果之定与不定、招感结果之时的定与不定、时与果之..
【定学】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心学。定可摄散澄神、摒除杂念,见性悟道。见‘三学’条。..
【明】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大乘义章》卷十四曰:‘知..
【明了意识】此又称为五俱意识,为四种意识之唯识宗将有情的意识分为四种,即一、明了意识。二、定中独头意识。三、散位独头意识。四、梦中..
【明代后叶唯识诸师】明季后叶,约明武宗正德年间至崇祯年间(一五○六─一六四四),百余年间,研究唯识的缁素辈出,一时蔚为风气。在这段..
【明昱】明代唯识宗僧人。吴人,字高原。万历年间为名儒王肯堂讲成唯识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并将当时之讲义录成《成唯识论俗诠》十卷,..
【明得定】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此禅定为初步定慧的阶段,能观察对境之名、义、自性、差别等四法皆自心所变,皆为假有。《成..
【明增定】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成唯识论》曰:‘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明增,是智慧增长,增长后进..
【明缘】生识的九缘之一。谓眼因明而见,无明则不能发于眼识,故明为眼识之缘。参阅‘九缘生识’条。..
【非空非有中道】即是唯识中道。一切诸法有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等三性。其中,遍计为空而非有,依他、圆成为有而非空。亦即心外之法,..
【非故思所造业】又作非故思业。为‘故思业’的对称。即未经特意思惟而于不知觉中所造的善恶业。此业由身、口造作,并无感果的功能。见《百..
【非执受大种因声】声尘的三声之一,指不是由人的自体所发之声,而是自然界所发之声,如风啸声、流水声等皆是,此又名外声。参阅‘执受大种..
【非想非非想处定】四无色定之一,又作非有想非无想定。此定超越无所有处定,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之。此定无明胜之想,故异于灭..
【非量】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直觉知识;比量,即推论知识。似现量,略称似现,即对于所缘之境生起分别惑乱之智,不..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