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识】唯识学立论,以为一切法相(世间一切现象)唯识所变,此在唯识理论上称为‘识’。欲了解识变,必先了解什么是‘识’。《大乘法苑义林..
【识支】十二因缘的第三支。识指五蕴中的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身(后来的大乘佛教,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识受业力牵引,‘..
【识食】四食之一,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者,如无色界及地狱之众生以识为食。换句话..
【识无边处定】四无色定之一,又作识处定。此定超越空无边处定,而思惟‘识为无限大’,亦即思惟识无边之相。见‘四无色定’条。..
【识蕴】为五蕴中的第三位。唯识宗于‘五位百法’中,立八识心王之名,此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识变】识变,是唯识宗所世的独特法门,意谓一切诸法,皆是识所变现,称为识变。《成唯识论》卷二曰:‘然依识变,对遣妄执真实我法说假似..
【识体四分】为唯识宗所立的教义。唯识宗认为,构成我人认识作用的心识,其认识作用有四种分类(说到识,包括各各的相应心所在内)。这四种..
【愿波罗蜜多】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八即是愿波罗蜜多。此有二种:一、求菩提..
【坏苦】为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之一。又作变异苦,乐境变坏的苦。对所爱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坏的变化所生起的苦感。又身中地、水、火、风..
【痴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痴又称无明,以无明故,对事理颠倒,因果迷乱,义理全乖。《成唯识论》曰:‘云何为痴,于诸..
【边见】五见之一,十随眠之一。五见之首为身见——即我见:有了我见,即计度我为死后常住不灭者,或计度我为死后断灭者,此即佛教所破斥的..
【颠倒】指违背常道、正理,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等反于本真事理的妄见,这是产生烦恼的根本。对于颠倒妄见的分类,诸经论所说不一。一般..
【类无别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五地断下乘般涅槃障所证的真如。第五地证生死涅槃平等无差别迷悟一如之理,由此了..
【难陀】梵名 Nanda,意译欢喜,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约与安慧、净月同时。《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称:‘梵云难陀,唐言欢喜,胜军祖习,故于后..
【摄大乘论】印度瑜伽行学派重要的著作,无著论师造,又称摄论,为摄论宗的根本要典,为‘十支论’中的‘广苞大义支’。我国有三种译本,一..
【摄大乘论释】为无著所造《摄大乘论》的注释书,无著之弟世亲论师造。汉土有三种译本,一为陈代真谛译,凡十二卷,一说十五卷,陈天嘉四年..
【摄末归本识】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摄末归本识为第三种观法。相分是识所取之境,见分是了别境的作用,此二者均从识..
【摄受因】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三界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都为真实见所摄受,故称为摄受因。参阅‘十因’条。..
【摄散归观支】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分别瑜伽论》,此论中土未译。参阅‘十支论’条。..
【摄论九识】真谛一系的摄论师,于八识之外,立第九阿摩罗识,成立九识义,与地论师及唯识宗之八识各不相同。此九识即:一、眼识:眼与色为..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