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次第统编
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是也。一、因缘 亲辨自体生自果为因,以因为缘。二、等无间缘 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
前叙六因四缘,辨因缘生法。兹叙十二支,辨缘起次第。十二支者,旧译作十二因缘,新作十二缘起,是众生涉三世而轮回于六道次第之缘起也。一..
无我 小乘破一切凡夫之大惑,是曰无我。无我又曰非我,我者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之谓。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人我又分为二,于自己有此..
业感缘起 小乘观世间一切法之缘起,皆由业感,是为业感缘起。缘起者,谓一切事物必待缘而起,一切之有为法皆是也。起谓起始之义,故名缘起..
一切有为世相差别,皆由业生。业由随眠,方得生长,离随眠业无感有能,所以者何?由此随眠,是诸有本。故业离此,无感有能。..
何故随眠能为有本?以此烦恼现起,能为十事故。所谓十事者:一、坚根本六、摄自具二、立相续七、迷所缘三、治自田八、导识流四、引等流九、..
随眠义者,为烦恼之异名。谓贪嗔等之烦恼,随逐有情而不离,故曰随。烦恼之状体幽微,难于了知,犹如睡眠之状体,故曰眠。又谓烦恼随逐有情..
于六随眠,复开为十,即于六中见分为五:一、贪 如前释,下四同。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身见 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
十种随眠,总称二惑,谓之见思二惑,亦名见所断惑,修所断惑。谓见惑见道所断,思惑修道所断也。一、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
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欲界三十二,色无色界各二十八..
结者系缚之义。谓一切众生,因此妄惑,造作诸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言九结者: 一、爱结 二、恚结 三、慢结 四..
缚者,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系缚于人,不得自在,故曰缚。缚有三,即: 一、贪缚 二、嗔缚 三、痴缚何缘唯说此三为缚?由随三受,说缚有三。..
此诸烦恼,亦名随烦恼,以皆随心为恼乱事故。复有此余异诸烦恼,染污心所。行蕴所摄,随烦恼起,故亦名随烦恼。不名烦恼,非根本故。彼相云..
缠即缠缚,使人心身不自在,及缠缚有情,系于三界之欲,故云缠也。根本烦恼,亦名为缠。经说欲贪,缠为缘故。然品类足说有八缠,谓无惭、无..
所说烦恼随烦恼中,有依异门。佛说为盖,盖即盖覆之义。谓诸众生,此由贪等五惑,盖覆心识。而于正道,不能明了,沉滞三界,不能出离也。五..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一、有见 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 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
四见有三种,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也。一、单四见。 一、执有。 二、执无。 三、亦有亦无。 四、非有非无。二、复四见。 一、有有有无..
六十二见,或以断常,或以有无为根本,成六十二见。但分二种,一身边二见所摄,二边邪二边所摄。一、身边二见所摄。 一、以断常二,或有无..
言百八见者。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三受,(苦、乐、不苦不乐)成十八。二、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各有三境,..
八万四千尘劳者,八万四千之烦恼也。尘劳为烦恼之异名,以烦恼污人之真性,使人烦劳也。以烦恼譬众生之病,则亦曰八万四千病。西土之法,显..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