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次第统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
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第一、不轻师友戒。第二、饮酒戒。第三、食肉戒。第四、食五辛戒。第五、不教悔罪戒。第六、不供给请..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
法界次第云:檀那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家有财物,三事和合时,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名为檀。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
法界次第云:尸罗秦言好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尸罗略说有二种: 一者、在家尸罗 在家尸..
法界次第云: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 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
法界次第云:毗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 一、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
法界次第云:禅秦言思惟修,一切摄心系念,学诸三昧,皆名思惟修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 世间禅 世间禅者,谓根本四禅、..
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智慧。智慧有三种:一者、声闻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广六度行:一、广施 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
十波罗密,亦名十胜行。一、施 施有三种: 一、财施。 二、无畏施。 三、法施。二、戒 戒有三种: 一、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三、饶益有..
修止有三:一、系缘守境止 系心于鼻端脐间等处,使心不散也,如猿之着锁。二、制心止 随心之所起,便制之,使不驰散也。三、体真止 若随人..
止观云三止:一、体真止 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实相之真,是名体真止。二、方便随缘止 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
大乘庄严经论云九住心:一、安住心 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二、摄住心 谓..
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观: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三谛之法也。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观心假,则..
宗镜录云三种三观:三种三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三种不同也。一、别相三观 别相三观者,即历别观于三谛也。谓若从假入..
华严法界观云法界三观:法界三观者,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法界即所观之境,三观即能观之观,此三种观,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
圆觉三观者:一、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净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安缘,即是体真止,义..
止观辅行云南山三观: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一、性空观 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
占察经云二种观法:一、惟识观 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知惟自心。于念念间,悉以三观。观察所起之心,是名惟识观。二、..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