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叫做摩诃毗卢遮那,摩诃是大的意思,毗卢遮那是日的意思,故华译为大日。又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故又名为遍照如来,是密教的本尊..
指释迦牟尼世尊,因释尊对众生的恩德广大,而且是教法之主,所以称为大恩教主。
梵语摩诃般涅槃那,译义摩诃为大,是赞美寂静之德,般为入,是归趣之义,涅槃为灭,是灭烦恼及身心之义,那为息,是安息之义,合之为大入灭..
共有八种,即掉举(心思浮动)、昏沉(心思糊涂)、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懒散无进取心)、放逸(任性妄为)、失念(失去正念)、散乱(..
即观世音菩萨,因观世音菩萨到处救苦救难,令一切众生脱离怖畏苦难。
即无明、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因此六法常与恶心相应,故名。
即无惭和无愧两个心所。因此二法,与一切之不善心相应,故名。
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
小乘律藏所说的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与具足戒等数种。在具足戒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这些具足戒虽然是小乘..
小乘的经律论三藏,即四部之阿含经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为论藏。..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灭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来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断界内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
饥馑灾、瘟疫灾、刀兵灾。据佛经说,我们的世界,每过一小劫的时间,即有小三灾的发生。当每一小劫的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即有饥馑灾,七年不..
共有十种,即忿(愤怒)、恨(怨恨常思报复)、覆(隐藏自己的罪过)、恼(对他人发火)、嫉(嫉忌他人)、悭(吝啬,不愿施舍)、诳(欺诈..
即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骄。因此十法,系由染污而起的烦恼,故名。
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
原是称呼建筑在山上的佛寺,但现代人习惯称呼寺庙的住持为上方,因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在寺庙的最高处。..
僧寺的职位名,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以外,更无人高出其上,故名为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