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在家戒、出家戒、道俗共戒。在家戒即八戒;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道俗共戒即五戒。
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生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后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以后才受报。..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火水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1、真识、现识、分别事识。真识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离生灭相的真心;现识就是能变现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因它含藏一切善恶的种子..
出家味、读诵味、坐禅味。
指根、境、识三事和合。唯识论说: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阿那含,华译为不还,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们都很仇视佛教,破坏佛教,世称三武之难。
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世人即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坏苦是偶而出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
戒律中的罪名,凡是遇到犯罪经他人忠告而不肯认罪的人,或是不肯忏悔的人,或是说淫欲不障碍修道的人,对此三种人,应行白四羯磨之法,以举..
1、无常修、非乐修、无我修。无常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无常;非乐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诸法中自..
只限于佛所有的十八种功德法,因为只限于佛,不与三乘共有,故名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和慈悲以修其身,由于功德..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
三毒的别名,即贪、嗔、痴。
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无畏施是竭尽所能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三乘。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华译就是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