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得求和命求。得求是众生希求获得快乐;命求是众生希求获得长命。
事证和理证。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证,修定慧二学是理证。
起信论所说,即阿赖耶识和分别事识,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或无没识,因它含藏一切法的种子而不没失;分别事识又名意识,即依阿赖耶识而生分别..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
涅槃际和生死际。际是界的意思,小乘人视生死与涅槃有分界,但大乘人体悟诸法性空,视生死即涅槃,无界限可分。..
理和和事和。理和是二乘圣者共同断除见思二惑,及共同证悟无为的道理;事和是对凡僧而言,共有六种,即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
内明和因明。内明是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教法;因明是考定邪正分清真伪的理法,相等于现代的论理学。..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
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1、专修和杂修。专修是专修一善;杂修是诸善兼修。2、事修和理修。事修是注意事相的修法,如把作所善事念念于心,即著相而修,此种修法只能..
身受和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之戒律。..
1、本觉和始觉。本觉是本有的觉,非是修而后得,九界众生,皆有此觉,虽经无量劫的生死轮转,而不动不变,与佛无异;始觉是因为本觉随缘,..
又名两舌,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1、正命食和邪命食。正命食是比丘按照佛制,以乞食来资养色身,清净延命;邪命食是比丘不依佛制,以四邪或五邪之法来求取活命。2、法喜食和..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
顿悟和渐悟。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
1、利根和钝根。利根是指根器很锐利的人;钝根是指根器很迟钝的人。2、指男女之二根,亦即男女的生-殖-器。..
顺流和逆流。顺流是流转于生死的因果;逆流是还归于寂灭的因果。
欲爱和法爱。欲爱是凡夫们对五欲的贪爱;法爱是菩萨们对正法的喜爱。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