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五坚固之一。佛灭度后的第四个五百年,即是坚固造立塔寺的时期。
1、智德俱尊的人。2、阿罗汉的尊称。
这是指佛的胜应身,非常尊贵、特别,唯地上菩萨才能感见。
非常尊贵特别的佛身。有二种:一、修成尊特,即由修而成就的相好,这是报佛之相好;二、性具尊特,即法性本具之妙相,亦即法佛之妙相。..
即同体大悲观。菩萨观察众生,与我同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我与众生苦乐相共,故视生如己,广作佛事,不分亲疏,不计得失,为他人做事,..
慈悲和智慧,是佛菩萨所必备的二种德性,也叫做悲智二门。智是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是下化众生,属于利他。..
慈悲和智慧皆具足圆满。
地藏菩萨的密号。
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具有散乱心的众生所住的地方,即欲界。
华严三圣之一,与文殊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于佛教四大菩萨中,以大行著称。于华严会上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故又是法界净土宗之始祖。..
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即:敬礼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等三昧是说修禅定的人,能在禅定中普见诸佛。
佛教有智悲二门,凡是自利的德行叫做智门,一切利他的德行叫做悲门。
(1599-1655)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明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初学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著作后,取论烧掉,后来出家..
(538-597)南北朝时高僧。俗姓陈,字德安。师行法华三昧二七日,即大悟。后入天台山,归宗法华,遂开天台一宗,世称天台大师。因曾为晋王..
(喻)智慧能破除愚痴,好像灯光能破除黑暗一样。
(喻)智慧能断除烦恼和生死,好像利剑能切断一切的东西一样。
以智慧来照察事理,破诸迷惑。
智解如目,修行如足。意谓修行一定要解行并重。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