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不净行,即不净的行为,指淫事。
不是有的有,因一切之有都是缘生法,只有假相,无有实体。
唯识论所说之中道。一切诸法有偏计所执性(凡夫迷于所现之虚妄相,如见绳以为是蛇)与依他起性(因缘所生之法,如绳之相)及圆成实性(诸法..
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粗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故叫非无想,又叫..
指草木土石等无情识的植物或矿物。
这是圆教之极谈。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悉皆成佛。密教也说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故非情成佛..
谓释迦佛之出生和灭度,不是真的生灭,他法身的寿量,无量无边,但为了教化众生,非生现生,非灭现灭。..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又..
以我最高之顶,礼佛最低之足,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敬礼。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华译一念,指极短的时间。经上说,一弹指之间,即已含有六十个刹那了。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
谓在一刹那之极短时间中,就已具足生住异灭之四相,变化无常。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受持佛戒,便等于进入了佛菩萨的法位。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转换旧的形状叫做变,由无而忽有叫做化。变化是指佛菩萨的神通力,能变化出种种的事物。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