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a jieben佛教大乘戒律书。亦称《菩萨善戒经》、《瑜伽戒本》等。汉译题为弥勒说,藏译题为无著造。为大乘律藏中记载菩萨戒条文、说明戒..
Puhuizang1943年由盛普慧出资在上海成立普慧《大藏经》刊行会,汇集南传、北传诸经论,校正前代印本之漏误,改订历代翻译名义之异同,广事..
Puningzang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始刻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至元二十七年完成。559函,千字文编次由天字至感字,1..
Qidanzang约在辽兴宗(1031~1054)时开雕。又名辽藏。它在《开宝藏》天禧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华严经随品赞》、《一切佛菩萨名集》、《..
Qishazang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延圣院在今江苏吴县陈湖,后改名碛砂禅寺。约在南宋宝庆至绍定年间开雕;端平元年(1234)编定并刻出天..
Qingjingdaolun研究上座部佛教思想和教理的重要论书。觉音著。约成书于5世纪,被誉为三藏典籍和义疏的精要。据传,觉音在5世纪 20年代到锡..
Shedachenglun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简称《摄论》。印度无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国先后有三种汉译:即北魏佛陀扇多译,2卷;陈真谛..
Shengmanjing佛教经典。属如来藏系。全称《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称《狮子吼经》。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1卷。胜鬘传为古印度拘..
Shisonglu佛教戒律书。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后秦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等译。61卷。相传律文原有八十诵,大迦叶传承以后至第五师优波掘始..
Sifenlu佛教戒律书。亦称《昙无德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昙无德部(法藏部)所传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 卷。根据法砺《四分..
Sishi'er Zhang Jing佛教经典。1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
Tianhaizang由德川家光发起,日本僧正天海主持,于1637~1648年在东睿山宽永寺雕造(一说为完成于1651年),又称《宽永寺藏》、《东睿山藏..
Wanlizang约在明万历十七年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造的私版藏经。原藏广西全州金山寺(部分卷册内盖有广西全州金山寺常住长方形图记),..
Wanxuzangjing日本藏经书院于《卐正藏经》编印完毕后,在前田慧云主持下,由中野达慧负责,广泛搜集中国和日本历代未入藏的佛教典籍汇编成..
Wanzhengzangjing日本京都藏经书院于1902~1905年编辑铅印。又称日本藏经书院大藏经或校订藏经。据《黄檗藏》校勘本,用4 号铅字排印,线装..
weishiershilun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亦称《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论》。世亲著。唐玄奘译,1卷..
weishisanshisong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论书。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论书之一。亦称《唯识三十论颂》、《高建法幢论》。世亲著。唐玄奘译,..
Weimojing佛教经典。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后秦鸠摩罗什译,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
Wuliangshoujing佛教经典。一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双卷经》等。与《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一般认为,..
Wulinzang明永乐末年在杭州刻印的大藏经。1982年发现。仅残存17卷,为9种经籍的零散卷册。千字文编次,摺装本装帧。版式为每版30行,摺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