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佛光大辞典
即菩萨十地中之初地,此为天台宗之说。为欢喜地之别名。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载,修行者已得四念处,则住于堪忍地中,能堪忍贪欲、..
为菩提达磨四行观之一。“冤”指过去罪业之宿债。修道者于修行时若遇苦难逆境,自念此乃一己过去所犯恶业之果报,今虽无犯,是皆宿殃恶业之..
(一)位于北平广安门内。创建于辽代,明初塌毁。宪宗成化二年(1466),周太后之弟吉祥于此出家,故重修旧寺,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
谓酬报因业之土。即由众生自业所感之依报之国土,及为酬报菩萨因位之愿行所得清净之佛土。 (一)众生自业所感之报土。又作果报土。据仁王般..
(一)酬报恩德之意。为三福田之一。即报谢父母、师僧、三宝、国王等之恩德。恩有各种类别,经典中多有述及,如孝子经、父母恩重经等专说父母..
(一)位于浙江杭州净慈山。山亦名南屏。为禅宗官寺五山中之第四位。初名净慈寺,宋建炎年间(1127~1130)为金兵所毁,绍兴年间(1131~1162..
(一)位于江苏吴县北隅。通称为北寺,寺有卧佛,故又称卧佛寺。据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五载,报恩寺在府城北隅,本为三国时代吴之通元寺,唐代改..
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如行放生、布施、梵行等善业,即因种善因而招感善报;反之,行杀生、偷盗、..
又作生得、果报。谓非由修习所得之果报,即指自然所生者。八地以上之菩萨受变易身时,生之同时自然而得之定,称作报生三昧。 p4919 ..
为第八地以上之法身菩萨所得之三昧。与“报定”同义。即由第八地之果报自然所生者,故称报生三昧。入此三昧后,其心自然无功用,能任运无作..
一般指感谢报答佛恩、师恩之意。此外,如供养僧侣之谢礼,或巡礼圣地等所行之布施,亦可称为报谢。[正法眼藏袈裟功德章(道元)、教行信证..
(一)梵语 sajbhoga-kāya。指佛之果报身。又作报佛、报身佛、受法乐佛。或译为受用身、食身、应身。又称第二身。为三身之一,四身之一。即..
指报身具有说法、可见、诸业不休息、休息隐没、示现不实体等五相。(一)说法相,谓报身为众生而说法。(二)可见相,谓报身有可被他人得见之相..
富单那,梵名 Pūtana。为鬼神之一种。又作富多那鬼、布怛那鬼。意译作臭鬼、臭饿鬼。又称热病鬼、灾怪鬼。此鬼与乾闼婆皆为持国天之眷属,..
梵名 Pūrna,巴利名 Punna。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梵 Pūrna-maitrāyanīputra,巴 Punna-mantāni-putta)。又作..
(Hultzsch, Eugen Julius Theodor; 1857~1927)德国之印度学学者。于维也纳大学从事印度古文书、碑文之研究,一八八四至一八八五年探查北..
梵名 Purāna。古印度教圣典之总称。约成书于西元前一世纪至十世纪间,流传至今,可分为大富兰那(梵 Mahāpurāna)、续富兰那(梵 Upapur..
梵名Pūrana-kā?yapa,巴利名 Pūrana-kassapa 或 Purāna-kassapa。为佛世时六师外道之一,住于中印度。又作富兰迦叶、不兰迦叶、老迦叶..
梵名 Punyaya?as。又作富那耶舍、富那奢、富那、夜奢。中印度华氏城人,为空身长者第七子,付法藏第十祖(一说十一祖)。依付法藏因缘传卷..
唐代隐士。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之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时寺中有僧名拾..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