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manta-mukha。又作无量门。意指普及于一切之门。天台宗认为,法华经所说之中道、实相之理,即遍通于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
(一)位于韩国汉城北区普门洞。为高丽朝睿宗王十年(1115)昙真国师所建比丘尼最早之修行道场。后经数次整修,而于李朝肃宗王十八年(1692)..
谓佛菩萨神通自在,示现种种身,开无量法门,使众生得证圆通。法华经普门品详说观世音菩萨之化导,观世音以三十三相、十九说法为其普门示现..
全一卷。清代僧潮音通旭(1649~1698)编,康熙三十五年(169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辑录宋、元、明、清历代于普陀山阐法住持者之..
位于浙江定海县东海中之舟山群岛。又称补陀山、补陀洛迦山、梅岑山、小白花山。为观世音菩萨之圣地。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我国佛教..
凡十二卷。民国王亨彦撰。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普陀山之山志,自明代周应宾重修以来,有清一代,新志叠出,可考者计有四本:(一..
李氏朝鲜时代僧。号虚应堂、懒庵。住江原道麟蹄郡雪岳山百潭寺。明宗即位(1546)后,摄政之文贞王后再兴佛教,敬信普雨。明宗六年,基于其..
(748~834)唐代僧。郑州新郑(河南开封新郑)人,俗姓王。十岁,受业于大隗山大慧,苦节笃励,勤勉奋发。大历七年(772),就嵩山会善寺..
天子即位之日。景命,为大命之意,谓皇帝禀天之大命。元代以后,禅林每月于此日举行祝赞讽经之仪式,称为景命日祝赞。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景..
唐代禅僧。生卒年不详。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初住长沙鹿苑寺,其后居无定所,但随缘接物,随宜说法。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
凡二卷。全称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又作景川录、大龟录。日本临济宗僧景川宗隆(1425~1500)撰,古文校正,日本宝历八年(1758)刊行..
位于河北景县西北。据县志记载,塔建于北魏,齐、隋曾重修,或传建自隋文帝,然皆无碑志可证。塔高六十三公尺,凡十三层,八角,塔顶有铜制..
凡三十卷。宋代道原撰。略称传灯录。为我国禅宗史书之一。原题名为佛祖同参集。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
江苏泰县人。曾任东南、东北各大学教授。尝从欧阳渐研究唯识学。治学严谨,曾撰“见相别种辨”一篇,引起民初二十年间佛学界之论议。著有佛..
北魏宣武帝于景明年间(500~503)建于洛阳。北魏之崇佛政策,促成云冈之开凿及永宁寺之建立,文帝复进而大规模促使宗室汉化,迁都于洛阳。..
(Adam)波斯人。景教大秦寺僧。任中国教父、乡主教、长老等职。为唐建中二年(781)所立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之作者。依敦煌千佛洞出土之..
凡二十一卷。北宋吕夷简等奉敕撰。略称景祐法宝录、景祐宝录。本书为续大中祥符法宝录之作,编次大中祥符五年(1012)以后至景祐四年(1037..
(1062~1132)宋代临济宗僧。江西南丰人,俗姓傅。出家后历参名僧,嗣大沩慕喆之法。后闲居临川达十余年,五十四岁时,住隆兴泐潭宝峰,从..
(1298~1374)高丽僧。号白云,世称白云景闲。金罗道古阜人。幼年出家,后至元都,参谒天竺僧指空。复至江南湖州(浙江),师事石屋清珙,..
梵语 jāna,巴利语 āna。音译为若那、阇那。又作智慧。即对一切事物之道理,能够断定是非、正邪,而有所取舍者,称为智。后转指断烦恼主..